中电控股液化天然气项目面临搁浅或更改
国家能源局与香港特区政府达成能源合作协议
王佑
国家能源局近日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所达成的一份能源合作协议,让香港能源上市公司中电控股(00002.HK)的新发展计划有可能落空。
|
作为香港主要的电力供应商之一,中电控股正在筹划于港建立一个投资据传高达百亿港元的液化天然气(下称“LNG”)接收站项目,但因为两地政府部门之间的新协议,即内地将直接向香港继续增加供应LNG,从而直接促使了中电控股在港的上述项目及相关投资遭遇搁浅或者更改。
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曾荫权在8月28日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就未来20年的核电、天然气合作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备忘录共有三大亮点:中央政府支持中国广东核电公司在原有协议基础上,续签20年供电协议,原则上供电量不低于现有供电水平;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将在现有海上天然气供应基础上,续签20年长期供气协议;双方原则上同意就使用已规划的“西气东输二线”向香港供气,开展可行性研究,以及在内地与港方共同建设天然气接收站,向香港供气。
香港环境局局长邱腾华进一步透露,双方将可能选择在深圳建设一个LNG的收集站,由深圳向香港送气,十多公里的管道建设投资将会较低。
至于向香港供气供电的具体安排,如价格、供应水平等,将由双方企业按商业原则商谈。
曾荫权表示,内地同意向香港长期供应清洁的能源,大大减低了在香港境内兴建天然气接收站的需要。
去年11月,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向温家宝总理及国家发改委领导建议,由内地继续向香港长期供应天然气。其后两地政府部门跟进建议,从而促成了当天的谅解备忘录。
对于中电控股来说,上述合作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公司已向政府提交了2008年10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的新发展计划,其中就包括对相关供电地区内所需的新投资作出预测。该计划正在由政府进行审核。
按照中电控股的计划,2010年初期将获得LNG的供应,且建立LNG接收站。LNG的供应安排,将确保香港市民的可靠用电。
目前其所建设的大鸦洲LNG接收站在2007年4月取得了环境许可证,有关工程设计已经展开。去年6月,青山发电公司也与BG GROUP PLC签订了每年100万吨的LNG长期供应协议,预计接收站会在2013年完成时便供应LNG。如果项目成功,中电控股有50%的燃料来源将由LNG作为后盾,而其他则为煤炭。
中电控股于28日晚上得知该信息之后即刻发表了声明。集团行政总裁包立贤非常有风度和中立地赞赏了政府这一合作,“从我们近日与发改委的交流,了解中央政府希望透过确保为香港持续供应核电和天然气,体现香港繁荣和稳定发展的承诺。”
过去十多年来,中电控股一直从内地输入核电和天然气,而香港社会对洁净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包立贤继续表示:“我们需要充足的燃气供应以确保稳定的电力服务。中央政府把中国南部海域的新气源抽调供港专用,以替代崖城气田快将枯竭的天然气,是一项正面的发展,也能为我们纾缓部分燃气短缺的问题。然而,香港仍需引进LNG以全面满足社会对洁净能源的持续需求。”
公司还在声明中对后续影响做了委婉的叙述,从而表达了或许将会更改项目方案的可能性:“在香港拟建的LNG接收站已达成熟阶段,并能按原有计划如期推进,故我们需要与香港特区政府研究有关备忘录中对为港引入LNG建议的影响,并探讨新的供气方案。”
中电控股表示,他们期待与相关的内地机构商讨有关合作和商业性基础,确保能达至各方面的共同目标。
目前来看,中电控股说服政府再建这个项目的可能性不算太大。曾荫权在发布会上对该项目的好处作出了评价,他说,电力公司的资本投资可以减少,从而减轻电费上升的压力。
中电控股今年上半年的业绩不尽如人意,其本指望下半年得到相关部门批复从而推进公司的未来发展,但现在看来很有可能泡汤,随之而来的则是重大打击。
上半年其纯利56.1亿港元,较2007年倒退了8.5%,每股盈利2.33港元。主要原因是天气异常、用电者节能意识提高、煤价上涨、澳大利亚等地的电力市场价格波动等。昨天公司股价大幅下挫3.57%,收于63.5港元。(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