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颖萍和父亲正在为筹大学学费发愁。 |
美女学生会主席很坚强 下雨天打着伞在家中做作业
南国早报网-南国早报记者 李丽 实习生 高望 文/图
这个八月,爱心接力棒一刻都没有停歇。本报在不断接到高考学子的求助电话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贫寒学子在持续不断地获得资助。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报名学生:吕颖萍(女)
毕业学校:南宁九中
高考分数:516分(文科)
考取学校:广西民族大学
家庭情况:父亲58岁,患糖尿病,内退在家养病。
8月29日午后,当18岁的吕颖萍第一次出现在记者面前时,从这个女孩身上,记者感受到一种坚定与开朗的气息。穿过几条街巷,来到吕颖萍一家三口栖居的昏暗小屋时,记者内心不禁被震了一下。
那是位于南宁市新阳路南一区的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屋子。虽然是大白天,屋外艳阳高照,但屋子里只有打开灯才能看清里面的摆设。屋内除了床铺,还专门辟了一小块地方,供吕颖萍挑灯夜读。书桌是吕颖萍母亲唯一的嫁妆——由一台老式缝纫机改造而成。母亲和吕颖萍住在大床上,父亲则睡在大床旁一块光秃秃的木板上。
屋子里唯一的电器是一台电扇,那还是母亲的朋友来家里串门时,眼见他们一家三口挤住在狭小的屋子里太热,便送来一台电扇。布衣柜已经陈旧不堪,依稀可见用针线缝补过的针脚。尽管母亲很喜欢看电视,但因家境贫寒,家里至今还没有买电视。北京奥运会期间,一有空,母亲便跑到邻居家看一会比赛直播。每年开学,父母都要东奔西走为吕颖萍凑学杂费。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吕颖萍一家现在住的房子,每月租金140元,离吕颖萍上学的地方很近,是吕颖萍自己跑了很多个老社区才找到的。从她记事起,为了找到租金更便宜的房子,父母就带着她不停地搬家,从她8岁至今,他们共搬过8次家。吕颖萍说:“虽然现在住的房子小而昏暗,但至少不会漏雨,记得上初中时,我们住在位于遇安街一栋楼的4层,外面一下大雨,屋内就下小雨,我在家里写作业,还得撑着伞。”
在父母眼里,吕颖萍很能干。在家,她帮父母做家务;在学校,高中三年时间,她担任过校学生会主席和班级班长。她自己没有因为家境贫寒而自卑,相反,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还赢得了不少同学的尊重。她认为:“面对贫寒的家境,我必须学会坚强。长大了,也有能力保护好父母。”
这个暑假,吕颖萍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南宁市图书馆,她说自己并非死读书,而是希望从书中读到“力量”。她喜欢看励志书,听励志歌曲。高三这年,每遇到失落,她都会哼唱《蜗牛》来激励自己。虽然大学尚未开学,但她已经规划好四年的大学生活,并确定自己将来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早日赚钱买房子,以安顿父母。
打三份工赚千元学费
报名学生:陈彦谷(女)
毕业学校:南宁十三中
高考分数:524分(文科)
考取学校:广西师范大学
家庭情况:父亲62岁,母亲腰痛,干不了重活。全家人靠父母摆小摊维持生计。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在读大专,一个弟弟在读小学。
经历了高考一战,可能有不少考生会选择外出旅游,让绷紧太久的神经放松。然而,同样作为一名高考生的陈彦谷,却把这个假期安排得紧紧的——近两个月假期打了3份工,赚了近1000元。期间,她虽然品尝了辛苦的滋味,但当回想起这段经历,她觉得充实而又难忘。
因为生活窘迫,陈彦谷一家五口至今还跟叔叔一家挤住在南宁市人民路北一里24号的祖屋里。父亲年岁大了,想靠干体力活挣钱,但无论如何也拼不过年轻人,不像过去年富力强时,常被邻里叫去干些体力活,随时可以赚钱贴补家用。母亲的腰痛病越来越严重,不能久坐,但为了挣钱,但凡有街坊四邻送来需要缝补的衣服,母亲便会废寝忘食地坐上大半天,一针一线地缝补衣物。家门前人来人往,母亲借缝补衣物,还照看着自家的小摊点,卖些香火、蜡烛等赚些钱。
再过10多天,陈彦谷要和哥哥一道,踏上去桂林读大学的路途。“别看哥哥是个大男孩,但他挺能干的,在外打工,回家照样做家务,也是爸妈的好帮手。” 陈彦谷对哥哥一直赞不绝口,她说哥哥去桂林上大专一年了,今年暑假回家后,哥哥先去应聘做保安。受哥哥影响,她也给自己定下了赶超哥哥的目标——至少打两份暑期工。很幸运,经朋友引荐,陈彦谷最开始进入德克士餐厅做服务员。半个月后,得知一家广告公司雇人人发宣传画册,每送出一份画册,可得0.25元报酬。陈彦谷觉得这对自己是个挑战,为了多挣点钱,她接下了这份工。
就这样,身高1.56米、略显瘦弱的陈彦谷每天扛起两个大背包,背着沉甸甸的宣传画册,先乘公交车,再步行,几乎走遍了南宁市的各大餐厅和咖啡厅。有时候跑得顺利,每天能发出100多份画册。半个月下来,手捧不知用了多少汗水换来的300元钱时,她开心得流泪了。过后,她没歇息几天,又找到一份家教。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想让自己一直保持忙碌的状态。
若不是考虑到家境贫寒,一直梦想着自己可以到远方的大城市去读书的陈彦谷,在填报志愿的最后一天,她最终决定暂时放下梦想,报考离家较近的桂林读书。她说:“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发现自己沉重的心理包袱终于放下了,因为能和哥哥在同一座城市上大学,也是一种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