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虚拟旅馆”管理海上流动人口、把“瘾君子”送到渔船上戒毒、首次将网格化巡逻模式搬到洋面上……近两年来,浙江省边防总队各单位积极创新执法和服务手段,满足浙江沿海地区老百姓的平安需求,实现了海域的可持续平安稳定。近日,本报记者深入基层,详细调查采访这些创新之举。
创新一开办海上外口虚拟旅馆 今年年初,尚全宙在潜逃了14年后,终于在浙江舟山的金塘岛落网。1994年春节,他酒后因琐事将同村的村民打死,此后一直化名“王茂盛”在外潜逃,足迹遍布安徽、江西、浙江等省市。
“去年年底,我跟一个老乡来舟山,准备应聘船员出海捕鱼。原本以为这样可以一劳永逸,逃避警方通缉。没想到却被抓住了。”尚全宙交代。尚全宙被成功抓获,完全得益于当地施行的海上流动人口“虚拟旅馆”化管理制度。这里的民警正是在尚全宙登记入住“虚拟旅馆”的过程中发现了他的踪迹。
记者在嵊泗县采访时了解到,每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00艘渔船、运输船在这里的附近海域作业,或临时停泊在海港避风补给。这些船只常常因渔业纠纷发生打架斗殴,很多临时船工和船员参与其中。有些人上岸后更是赌博嫖娼、偷盗斗殴,一些网上逃犯也混迹其中。
“针对这些海上流动人口,警方既不能按暂住人口登记做证,又无相应的信息录入。前些年我们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发生恶性刑事案件后,常常找不到人,取证就更难了。”舟山边防支队嵊泗大队大队长邱文杰告诉记者。
2006年年初,嵊泗边防大队首次尝试建立“虚拟旅馆”,来管理这十几万名海上外来人员。为此,他们开发了“海上外口虚拟旅馆管理业信息软件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派出所所管辖的停泊港被命名为一家“虚拟旅馆”,停泊在港口的每艘船则是其中的一个“虚拟房间”,船上的所有船员是“虚拟住客”。
在实际操作中,警方要求所有在附近海域作业或停泊的渔船必须到派出所报关登记,或接受临时检查;船上所有船员的“船员证”交派出所查验,其所有个人信息将被统一输入“虚拟旅馆”信息系统。同时,任何船只上的人员变动,都要求到派出所及时备案和变更,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否则,警方将根据有关规定对船主进行处罚。“我们这一做法大大提高了海上暂住人口的登记率、做证率,以及海上暂口信息的人船一致率。我们依托海上外口的"虚拟旅馆",对海上违法犯罪行为实施准确打击和防控。”
据悉,通过“虚拟旅馆”,舟山边防支队对海上外来人员的登记率达到了95%,人船一致率达到了98%以上。仅去年7月份以来,该支队抓获逃犯53名。
创新二组建海上禁毒帮教船 温岭市石塘镇直面大海,因新世纪第一道曙光而闻名全国。同时,这里地方经济又相当活跃,很多年轻人赶“时尚”,纷纷步入吸毒的泥潭,据统计,全镇共有吸毒人员236人,2005年前,涉毒人员的复吸率高达93%。
4年前,新建村党支部书记吴庆胜的弟弟因吸毒败光了原本比较殷实的家产,更令吴庆胜烦恼的是,几次送弟弟去戒毒所戒毒都没成功,回家不久就复吸。吴庆胜有一艘运输船,平时经营海上运输,一出海就是几个月不能回家。他突然想到,能不能在跑运输的时候把弟弟带上,既可以断了他的毒源,又可以多个帮手。“当时在船上,只要他毒瘾犯了,我们用绳子把他捆起来,进行强制戒毒。平常让他参加劳动,身体状况明显好转,半年后他就彻底戒了毒瘾。同时,在海上没有毒品来源,复吸也不可能。”吴庆胜说。
吴庆胜的经验最终被石塘边防派出所的所长张新强注意到了,他立刻向当地党委和政府汇报,推出了组建海上“戒毒诊所”的计划。
2005年上半年,12名党员干部船老大成了首批禁毒帮教骨干,他们的船也成了首批海上“戒毒诊所”。“我们先对他们进行戒毒培训,传授了一些戒毒的基本常识,然后挑选了12名吸毒人员随他们出海,进行一对一帮教。没想到,当年年底,12名吸毒人员全部成功脱戒。”张新强说。
2006年下半年,石塘边防派出所又组建了140艘“海上禁毒帮教船”,制定《海上禁毒帮教船职责制度》、《涉毒人员入船审批手续和程序》等相关规定,使得海上戒毒诊所走向规范。“当时我们也注意到,海上戒毒在戒掉他们生理毒瘾之后,如何更好地戒掉心理上的毒瘾。为此,我们专门聘请了戒毒心理辅导师随时和每艘帮教船联系,定期给这些戒毒人员作心理辅导,轮船靠岸后,又作进一步统一辅导。”该所教导员卢江河说。几年下来,当地先后有135名吸毒人员进入海上“戒毒诊所”进行戒毒,有126人成功戒毒或毒瘾明显减轻。目前,这一戒毒经验正向一些条件允许的地方推广。
创新三开展海上网格化巡逻 在浙江海警一支队指挥中心的电脑显示屏上,整个浙江海域尽收眼底。记者看到,台州、温州所在洋面被划成3个虚拟区域,3艘巡逻舰艇分别在自己的区域内执勤。通过GPS卫星定位,它们任何细小的航行轨迹都会在这里显示出来。
“每天,指挥中心都会通过信息研判,下达巡逻任务,24小时不间断。每艘巡逻艇各自负责一片海域,从海岸往公海方向,巡逻密度由密到疏,它们的主要任务是打击和震慑海上违法犯罪,及时营救遇难渔民。这就是海上网格化巡逻。”海警一支队政委蔡仙春说。
今年3月13日,一艘满载钢材的巴拿马货轮在台州大陈岛附近沉没,价值5000余万元的钢材沉入海底。5月3日,海警一支队接到线报,称有船在偷捞这些钢材。指挥中心立刻指派该巡逻区域的两艘舰艇前往案发现场巡查,要求其他两个区域的巡逻艇配合。5月7日、8日,两艘偷捞船被控制,所有偷捞船员被当场抓获,追缴涉案财物价值800余万元。
浙江海警在没有施行网格化巡逻前,由于海域面积大,船舶数量多,遇到案情和险情,往往面临“有警出不了、有难帮不上、有险救不了”的尴尬境地。“那时,我们就想,既然陆地上可以利用网格化巡逻来提高出警速度,洋面上又何尝不可呢?于是我充分考虑到陆地和洋面的区别,逐步探索海上网格化巡逻机制。”蔡仙春说。
此后,海警一支队把所辖洋面分成3个区域,各配置两艘巡逻舰艇,分别由3个大队负责巡逻。两艘巡逻舰艇,其中一艘24小时在待机点待命;而另外一艘则24小时在洋面上巡逻。“这就是海上网格化巡逻特有的"动静结合",待机艇所在位置往往是治安情况复杂的海域,它们随时待命,一旦案情出现,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出警,提高反应速度和效率;而巡逻艇每天在洋面上巡逻,可以提高见警率,又能随时接处警,大大震慑海上的违法犯罪行为。”蔡仙春说。
据统计,海上网格化巡逻使得海上接处警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半以上。今年上半年,浙江海警共破获海上刑事案件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9人,刑事拘留86人,打击处理数位居全国海警部队首位。
创新四搭建海上流动警务室 边防派出所警务室往往都建在岸上,却管着港口里的事儿。一旦接到海上报案,民警们往往要借船,然后再出警,等赶到案发现场,却早已人去楼空……
今年年初,宁波市边防支队石浦派出所首次尝试将警务室建到海上。他们将支队配发的一艘公边艇改造成“流动警务室”,配备警务室所需要的设备和人员,全天候“漂流”在港口里,随时处置海上发生的突发性事件。
今年7月22日,一艘渔船进入石浦港时,不慎撞沉了一艘木质小船,导致船员一死一伤。正在该海域巡查的“海上流动警务室”迅速靠了上去,一边搜救船员,一边找双方船员了解情况,固定证据。并在第一时间将案子转到了“渔业渔事调处中心”。第二天,小船船员亲属纠集了130余人到渔船上“讨说法”,在狭窄的渔船上,双方互相推搡指责,一场群体性事件一触即发。早有准备的“流动警务室”立即上前,拿出事发当日现场固定的照片和调查笔录进行调处。面对确凿的证据,双方不得不平静下来……
记者了解到,除了打击海上犯罪,排除海上安全生产隐患和服务渔民也是“流动警务室”的主要任务。据统计,仅今年休渔期以来,流动警务室就向群众发放《告船老大朋友书》等宣传资料700余份,主动为偏远海岛、渔村和有生产困难的渔民代办出海船民证、船舶证和船舶户口簿签证等。“"流动警务室"就是利用与渔民直接接触的机会,可以非常方便地将一些法律知识和安全防范常识送上船,对其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苗头,及时指导船老大排除,从而不断提升渔船民的安全防范意识、法制意识、自治意识。”陈晓华说。
文/图 余东明 黄旭堂 于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