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这一年:政治实在不好玩
徐静波
福田康夫
●1936年7月16日生于日本群马县高崎市,出身政治世家
●1959年3月,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专业毕业后进入石油公司
●1977年,成为日本首相秘书
●1990年,当选为众议院议员。
●2007年9月23日,当选自民党总裁。9月25日当选日本第91任首相
●其父福田赳夫曾于1976年12月至1978年12月担任日本首相,并在自民党内创立了“福田派”
●夫人福田贵代子是已故原众议院议长樱内义雄的侄女,其父是每日新闻社前社长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很喜欢用“背水一战”来形容自己的执政生涯,可惜,仅仅苦撑了一年。昨晚,他终于退到河边,宣告辞职。
一年前,福田康夫当首相时刚好71岁。而在31年前,他的父亲福田赳夫也是在71岁当选为日本首相。对于晚来的成功,福田家的老仆人铃木讲过这样一句话:“其实,对于福田家来说,71岁是一个很年轻的年龄,因为家族成员大多活过90岁。”
福田:我很有自知之明
对于福田来说,当首相几乎是十分意外的事,因为他自己从小就压根儿没有想过要从政。出生在一个政治世家,福田一向讨厌政治的勾心斗角。他的父亲一直劝他从政,但是,福田康夫情愿当一个石油公司职员下班后可以拉同事到小酒馆去喝喝酒,也不愿意整天坐在国会里打瞌睡开会。直到40岁时,父亲要竞选日本首相,福田才十分无奈地辞去公司的工作,开始给父亲当秘书。没过几个月,他转身就成为了首相秘书官,直接进入日本政治的中枢系统。
福田成为国会议员完全是为了给父亲一个孝心。1990年,老福田已经85岁,有一天,他把儿子叫来,对他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再不听我的话参选议员,那么你就离开这个家。”福田康夫第一次见父亲发这么大的火,很不情愿地“嗯”了一声。不久,福田姗姗出马竞选国会议员,当然是一举当选。这一年,福田康夫已经53岁。
不过,老福田在5年后去世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么一个讨厌政治的儿子,最终会像他一样成为日本国首相,并创造出日本历史上第一对父子首相。用“水到渠成”来形容福田康夫的首相运,可能更为合适。
但是,老福田也许根本没有想到,他的儿子即使在首相的宝座上,也依然讨厌勾心斗角的政治。不然,昨晚他不会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宣布辞职。也许他觉得自己太累。也许他觉得政治实在不太好玩。
有消息说,最早知道福田辞职决意的不是他的大管家——内阁官房长官,而是他的太太贵代子。这位喜欢穿一身艳丽和服的日本第一夫人,不久前随同丈夫访问了北京,在鸟巢管开了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虽然很少参与政治,但是贵代子一直是福田的内助。
成败在政治太极拳之间
在当首相之前,福田康夫陆陆续续地当过自民党副干事长﹑副政调会长等一些不痛不痒的党内职务。永田町对于他有这么一个评价:“无欲无为,低调安逸。”福田康夫第一次进入日本国民视野是在2000年10月,被当时的首相森喜朗钦点为内阁大管家——内阁官房长官。这一当,就当了1289天,伺候了森喜朗和小泉纯一郎两任首相,创下了内阁官房长官在任时间最长的纪录。
森喜朗是一位喜欢讲,却常常要讲错话的人。小泉是喜欢吵架,又我行我素的人。对于这两位“问题多多”的首相,作为内阁官房长官和政府发言人,福田干得最多的活,是替两位首相“擦屁股”。记者多次参加他主持的记者招待会,对于小泉首相顽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这样敏感问题,福田总是嗯嗯哼哼,说些不着边际却让记者们能够听得懂意思的话:“是吗?又去了。其实不去也可以,对吧?嗯,他已经说了,是作为个人名义去的,搞不清到底怎么回事。嘿,下一个问题。”
福田的这一套“太极拳法”,不仅维护了首相与内阁的面子,也维护了日本的政治伦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让国民感受到福田做事踏实与为人真诚的一面。但是,当他自己成为首相时,这一套太极拳法显然不灵了。国民希望他是一位办事果断干练的人。
不管人们对于他的辞职作何评价,福田自己心中却有一个算盘。昨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福田很理直气壮地表示:“我很有自知之明,我很清楚自己的思维。”
福田为什么要选择现在这个时候辞职呢?
日本政治评论家后藤谦次指出,福田选择现在这个时候辞职,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要搞乱最大在野党民主党的总裁选举,把国民的注意力吸引到自民党身上来。
民主党过几天将举行大会,继续推举小泽一郎连任党首。有“日本唯一的谋略家”之称的小泽领导的民主党,在过去的一年里连连击败执政的自民党,并控制了参议院。小泽连任党首,并再次强调要问鼎首相宝座,使得国民对民主党和小泽的关注度日益高涨,在政党支持率中,民主党已经超过了自民党。
福田心中很明白,自己一旦宣布辞职,下一任首相的人选和自民党新总裁的选举立即会成为日本舆论的中心。自民党的声浪会因此盖过民主党。也许,这是福田作为首相对自己的内阁和政党所作的最后一次贡献。
随着福田的下台,人们也有理由担心他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之间今年5月达成的一系列政治协议与框架能否继续得到落实和发展。被中国人民看成是“招财猫”的福田,也许更需要做的一项工作,是保持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因为这不仅仅对中国有利,也许对日本更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