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一名在手机生产厂里工作的中国女工,被检测手机拍照功能的同事拍下了她的笑脸。而她的同事显然忘记删除手机里的照片了,于是她的笑脸就随着这部手机漂洋过海来到欧亚大陆另一端。一名英国顾客购买手机后发现了这名女工的笑脸照片,将其贴到了互联网上,引发了一场有关全球化的讨论。
在这一事件中,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虽然从未见过面,却知道了彼此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全球化,以这样一种浪漫的方式,向世人展现了它“温情脉脉”的一面。然而,有关厂商的发言人却说:“小事故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商家的思维,又在给世人还原全球化冷冰冰的一面。
法国前总理若斯潘在《新观察家》周刊上发表文章说,资本主义从14世纪开始产生以来,尽管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现在正向全球化演变,但它始终“保留了自己的致命弱点:一种为赚钱而赚钱的本性”。这就是马克思早在150多年前就指出的,“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的这一本性,导致人的“异化”问题日益深重——在繁华的物质享受之下,难以掩盖人们内心的精神匮乏。在工厂里,人越来越变成机器的附庸,成为生产线上的一个零件;在市场里,人越来越变成资本自我复制的工具,成为跟着广告掏腰包的消费机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虽然在产业链、消费链上彼此联系,却只记住了一个个大公司的名字,某一商品的生产者个人之名反而不为消费者所知。在“美丽的错误”事件中,英国那位消费者若非看到了中国女工的笑脸,难免会依照手机的商标认为其产地在大西洋彼岸,而不会想到它的真正生产者却在欧亚大陆另一端。
全球化的这一弊端,令爱因斯坦半个多世纪前在《对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学生的讲话》中早已明确提出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的忠告,愈加显得振聋发聩。近年来,反全球化运动勃兴于世,谴责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分化,加剧了生态危机,加剧了世界性的政治分歧、经济动荡、文化冲突,其主要的理由就是全球化忽视了对人本身的关心,缺少了以人为本的温情。
《现在与未来: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一书的作者约翰·迈克斯威特和爱德瑞恩·伍德里奇说:“全球化的进程越深入,越深刻地挑战现有的方式,则它越归顺于古老的文化。”人在生产中需要享受对自身价值的社会认可,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创造性和活力。自古以来,世界上的许多地方都有工匠在产品上刻上自己名字的传统。瑞士日内瓦的制表工匠把自己的名字或标记铸在他所装配的每个钟表底座上,伊朗制陶匠会在每一件酒器底镌刻上自己的名字,中国北宋的雕版印刷匠也会在每一块刻好的印版上署上自己的名字。全球化时代“归顺于古老文化”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替微软公司编制汉字字库的那位胡万进先生,他在隶书“胡”字的空心字模里赫然加上了“胡万进印”四个小字,让每一个用电脑输入汉字的人都不再觉得输入的仅仅是一堆0和1,而感受到了一缕温情。
从这个意义上讲,前文所提及的那部手机中的女工笑脸,也类似于“胡万进印”这几个字,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全球化的嘈杂背景中高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