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记者从攀枝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抗震救灾指挥部震后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地震造成攀枝花直接经济损失16.805亿元,抗震救灾灾后安置工作正有序进行,受灾群众得到了妥善安置,有饭吃、有衣穿、有药品、有干净的水喝。
攀枝花副市长柳康健在通报灾情时说,据攀枝花市数字化遥测地震台网中心测定,截至2008年9月1日凌晨3点,攀枝花6.1级地震原灾区已发生余震800余次,最大震级为5.6级。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全面铺开,灾情还在不断扩大。截止2008年9月1日零时,据初步统计,全市因灾死亡5人,伤病人员267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6.1301万人,饮水困难人口4.9047万人,受灾人口20.5679万人。目前,尚未接到掩埋和失踪人员的报告;倒塌房屋5194间,1459户,损坏房屋17.2963万间,损坏桥梁22座,公路受损131条,直接经济损失达16.805亿元。全市学校、医院不同程度受损。据初步统计,截止目前,全市有150所学校的20.4570万平方米的校舍不同程度受损,受损学校占全市学校的31.1%,校舍受损面积占全市学校校舍面积的15.3%。另有756平方米的校舍建筑在地震中毁坏。此外,全市有10所医院(包括卫生站)出现不同程度损坏。工业企业受损严重。与此同时,地震灾害涉及5个县(区)42个乡镇。水库受损19座,畜圈受损588间,烤烟房受损567间;乡村公路受损121条,山坪塘受损30座,引水渠受损4.2千米,机耕道150米。
柳康健说,灾情发生后,攀枝花市、县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深入抗震救灾一线,了解灾情,指导、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市、县区抗震救灾指挥部高效运行,分指挥部在有关领导带领下,迅速、有力、有效地推进各项抗震救灾工作。受灾区县、乡镇组织机关工作人员深入村社了解灾情,并全覆盖深入到每个受灾点上开展对受灾群众的救助、安置等工作。组织部门紧急组织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监察部门迅速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宣传部门组织统一的灾情通达和发布活动。政法部门已组织全市工矿企业和攀钢等大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拉网式排查。交通部门对全市道路、桥梁、公交站场等进行排查,对塌方路段进行及时清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桥梁采取应急措施、制定合理通行方案,保证主要道路畅通,确保抗震救灾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的快速通行。水利部门已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对仁和区平地镇跃进水库、大田镇胜利水库等水利设施进行震后检查,对山坪塘、病险水库进行排查、监测,确保农村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教育部门已对学校进行安全检查,凡受损的教学设施已停止使用。规划建设部门已对所有的重点建设项目和建设工地进行拉网式排查,消除各建设项目的安全隐患,确保各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环保和国土部门已加强企业环境监测和对地质灾害的监控,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气象部门已加强救灾期间的气象监测和预报。
据介绍,全市受伤群众得到了妥善救治,截止目前,医院共接收伤员225人,门诊184人,住院28人,轻伤193人,重伤19人,院前急救10人。受灾群众得到了妥善安置。驻攀部队、公安、医疗、防震减灾、交通、建设等多支救援队已在第一时间进入灾区,实施救援,大量食品、饮用水和1500顶救灾帐篷等救灾物资已经调运至受灾地区,并陆续发放到灾区群众的手中。社会各界也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向灾区捐款捐物,截至2008年9月1日13时,共接收捐助资金411.5448万元,帐篷80顶,蓝帆布5包,棉被600床,军棉被120床,云丝被300床、棉絮240床,棉被心1800件,蚊帐2500顶,塑料电筒1000支,收音机80台,西裤100箱,迷彩服1000套,食物335箱,矿泉水106件等若干抗震救灾物资。
据悉,经攀枝花环保部门不间断监测,全市(含灾区)饮用水水质达标,不影响饮用,空气质量优良。目前,各项抗震救灾工作正稳步推进,灾区群众情绪稳定,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唐万贵) (来源:四川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