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是中小学暑期的最后一天,苏州市许多学生和家长纷纷来到书店,购买新学期教辅用书。王建康摄
9月1日是北京市大中小学开学的第一天,西单图书大厦里人潮涌动,前来购买教辅书籍的家长和学生来回穿梭,中小学教辅书籍成了“抢手货”。
但是笔者发现,在大多数家长满载而归的同时,仍有一些家长因为买不到合适的教辅书而“着急上火”,这是为什么呢?
买到书不难,买对书不容易 为了方便学生和家长购买教辅书籍,西单图书大厦特意在“高中教辅区”和“小学、初中教辅区”之间的柱子上贴上了“北京2008年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目录”,目录上有北京中小学必修和选修课所使用的各种教材。
一位来自宣武区的高二学生家长正蹲在目录前,将挑选完的教辅书摊开在地上,抬着头逐一将其出版社与目录上选用教材的出版社进行核对。在各列书架前,许多家长一边选书一边打电话给孩子,询问所需教辅书的详细内容、出版社名称,有的甚至直接将几本相似教辅书的目录全部念一遍。书店工作人员则成了家长们“围攻”的目标,他们的身边几乎总是围着找书的家长。
据了解,今年北京市中小学教材由北京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8个出版社出版。其中包括了新课标、高中课改的英语、语文、物理、音乐、地理、思想政治教育等科目的必修课教材和选修课教材。而针对不同出版社教材的各种配套教辅书籍,一般会有三四个不同版本,每个版本又会分别推出“综合辅导”和“练习册”等不同系列,所有教辅书加起来不下万种。为了帮孩子买齐、买对教辅书籍,家长可以说是“伤透了脑筋”。
“我都在这儿转了一个小时了,就是找不着她要的那本。”帮刚进高一的女儿买教辅书的王女士站在语文教辅书架前颇有几分无奈地说。
行情有变化,书海“一书”难求 在书海中不难发现,同样的《“北大绿卡”小学五年级语文》,北师大版的早已卖完,旁边别的版本却无人问津。
“我也不知道,我自己也想要呢。昨天已经打电话要他们加印了!之前没想到这个书会有这么多人要。”面对急切询问的家长们,工作人员这样说,“要不你们留个电话吧,过两天先打个电话过来问一下,到货了再过来。”
由于选择哪本教辅书是由老师决定,因此市面上教辅书的预期出版发行量很难在事前准确预计。出版商以及销售商往往只能根据上一年的销售量来确定发行量,上一年的热销书籍往往会被众多出版商追捧。但由于不同老师观点不同,很有可能上一年的热销书今年无人问津,而前期的“冷门”又变成当期的“热门”。这一“冷”一“热”的转换,一方面使出版商和销售商措手不及,更让很多家长“千里寻书”。一位来自房山的学生家长为了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高中英语配套教辅,已经在图书大厦里转了一个小时了。
据观察,教辅书选购之所以会成为学生和家长们的难题,一是因为2001年教材出版制度改革以来,教材种类大量增多,导致教辅书种类相应增多、选择困难。二是由于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和滞后性带来的教辅书供应量结构失调,给家长们带来了麻烦。(本报北京9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