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7%、6月7.1%,7月6.3%……在经历一年多的持续攀升和高位运行后,CPI涨幅呈现久违的回落趋势。
尽管如此,相对一年期定期利率4.14%而言,“负利率”的日子仍在延续。
与通胀压力成正比的是钱增值的压力,不少资金开始寻求新的出路。
近日,(浙江)嘉兴一市民出手“阔绰”,一次性购买了1000万元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该说法随后得到中国银行嘉兴分行一工作人员证实。
先前很少被人“眷顾”的银行理财产品,配置需求逐渐升温——这种情况仍在延续。嘉兴市区各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均表示,最近几乎每天都有人购买理财产品,少则几万元,多则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
一正在嘉兴农行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朱姓女士表示,自己手头有些钱想投资,但上半年的股市实在吓坏了她,所以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稳妥些。
朱女士所说“吓坏了她”的股市是,2005年9月至今,A股市场从最多上涨5倍至高峰下跌一半多,多数股民从“死了都不卖”的乐观心态,开始转变成“死扛不卖”。
业内人士分析,股市持续低迷,银行理财产品逆市热销,看起来相反的两种走势,其实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股市动荡引发部分资金流入银行理财市场。
浦发银行杭州分行财富管理部郭剑表示,目前投资范围太窄,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属于固定收益类产品,风险相对较小。在股市低迷的格局下,资金的避险需求造成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呈现大幅增长。
一组数据表明,从2008年4月1日到5月23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全国各大银行开始销售的理财产品有240种,而且大多称预期收益率与同期银行储蓄相比“高100%以上”。
但“高100%以上”一说并未得到郭剑认可,郭称,银行理财产品同样存在风险。此前,银监部门已作出规定,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上不能再出现保本等引导性词语。目前,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所称的预期收益率,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率,投资者要正确和客观理解“预期收益率”。
尽管如此,郭剑透露,在杭州多家银行,一次性购买了1000万元以上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客户不在少数,目前来看,相对风险较小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确成为目前“闲钱”的流向。(杨蓥晖) (来源:杭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