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3日电(记者李志勇)“如果介绍沿线景点会不会给盲人乘客造成不好的感觉”,“服务残疾人怎样让对方不会产生反感”……
3日,北京公交专线分公司的培训课上,司售人员和公交志愿者纷纷向老师提出类似的问题。
从踊跃的提问中可以感觉到,公交职工不担心对残疾人服务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工作量,而是担心由于对残疾人服务不了解而导致服务不到位,引起残疾人乘客的反感。
针对这些问题,老师详细向公交职工讲解了服务残疾人的一些常识和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与坐轮椅的乘客对话,如果时间超过一分钟就要采取蹲姿,一方面是为了给残疾人平等的感觉,同时也避免残疾人长时间仰头造成劳累;引导搀扶盲人要先用手触碰对方的手臂,对方有反应后才能进行帮助,不能上来就直接抓盲人的手臂或盲杖;搀扶盲人坐下要先让盲人的两只手分别接触座位的靠背和坐板,让盲人对座位的位置有个概念然后再坐下等等。
这些知识让公交职工对如何正确服务残疾人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一位公交职工表示,以前只了解帮助残疾人要先征得对方的同意,但没意识到还有这么多细节需要注意,通过培训,自己对服务残疾人更有信心了。
据了解,目前,北京公交的职工都在进行服务残疾人的培训。同时,与奥运会相比,北京公交部门加强了人员服务的力度,将奥运会期间的5000名服务人员增加到15000名,其中包括5000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公交志愿者,3000名大学生志愿者和7000名公交安全检查人员。这些服务人员将在车站、车厢内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据介绍,残奥会期间,北京公交部门还专门改装了600多辆公交车供残疾人运动员使用,17条到场馆的奥运公交专线也全部为低地板无障碍公交车。同时,北京公交还有2800多辆无障碍公交车在普通线路上运行。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