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09-08 00:04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之后,正在迈向服务经济时代,国民财富的创造从主要依赖第一、二产业转向依赖服务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增长、高赢利和强辐射等特点,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深刻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当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新方向,应当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
重要转向之一:服务业的生态化。 与第二产业相比,服务业本身属于无烟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亲近自然、环境友好的特点。但是,随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以及人们的生态理念和环境意识不断增强,服务业的废弃物排放和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始受到人们的注意。政府在服务业发展方面不断出台绿色规制的政策措施,消费者也更加强调健康消费、绿色消费。在此背景下,人们对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化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转向。现代服务业的生态化转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过程的清洁化、生态化,二是生态型服务业的创生发展。由于环境规制和消费理念的转变,服务企业逐渐把实现服务过程的清洁化和生态化作为服务改进的重要目标,开展绿色营销,不断创建清洁化、生态化服务的新途径,进行绿色服务,注重资源能源的节约,强调清洁生产,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置,强调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方面转变。适应消费者绿色健康消费需求,服务业不断发展创生出诸如氧吧、生态旅游等生态型服务业态,为人们提供绿色健康、亲近自然的服务产品。
重要转向之二:服务业的知识化。 上世纪60年代,鲍莫尔作为服务业发展悲观论的代表曾经提出一个论断,即服务业在本质上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生产率的提高比制造业更加难以实现。人们把这一论断称为“鲍莫尔病”。但实际上,在产业演进过程中,“鲍莫尔病”并没有出现。究其原因在于,鲍莫尔忽视了服务业不仅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可能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样一个事实。20世纪80年代,以罗默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将知识、技术作为内生变量引入生产函数。这突出地说明,知识与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一样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在发达国家,服务业正从劳动、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过渡,其发展日益依靠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知识化趋向。服务业的知识化转向,主要表现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迅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显著依赖于专业性知识和技术,向社会和用户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或服务。那些知识、技术占主导地位,高附加值的诸如法律服务、管理服务、工程设计服务以及金融、计算机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十分迅猛。在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产出最多增长最快的产业。在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载体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要转向之三:制造业的服务化。 世界经济的实践证明,生产性服务业是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正在转变为某种意义上的服务企业,服务化成为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制造业高度发展呈现出“服务化”的新趋向。制造业服务化首先表现为服务环节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20世纪后期以来,经济领域的一项革命性变化,就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许多传统制造企业以卖服务取代卖产品,把服务看作是创造差异化优势的工具,通过比竞争对手提供更好的服务吸引消费者。其次,优秀制造企业由“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由关注产品生产,转向涉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或改进、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与服务业边界日益模糊。这些企业放弃或者外包制造活动,把注意力转向专注于战略管理、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等活动,然后以服务业为中心将外包出去的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串联起来,实现资源整合,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制造业服务化还表现为制造企业越来越多地进行“服务外包”或“服务剥离”。许多制造企业将内部在产前、产中或产后的服务功能独立出来,原来的服务活动(如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物流销售、员工招聘、信息管理等)转而由其他企业完成。这一转变促使提供生产服务的专门企业迅速发展。这些企业提供从技术产品研发、软硬件开发,到人员选聘与培训、管理咨询、金融支持、物流服务、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服务链,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要转向之四:服务产业集群化。 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和趋势。所谓集群化,就是指某个特定产业中相互关联的若干企业和机构,在地理位置上的相对集中。在我国许多地区,服务业的集群特征表现的十分明显。例如,在南京市,新街口商圈集中了全市85%以上的大中型商业企业,营业面积超过l万平方米的商场就有30家,下关、赛虹桥和浦口三大市场群集中了南京市70%的各类商品市场。由于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相对集中,集群化发展具有很强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现代服务业集群内企业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利用地理接近而节省相互间物质和信息流的运输移动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集群内大量的专业信息、个人关系及种种社区联系网络式的信息流动很快,可以使集群区内企业迅速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有效展开竞争与合作,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地域集中使集群的外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弹性专精等效应和知识“外溢”效应使产业和区域竞争的优势更加明显。
重要转向之五:服务方式现代化。 伴随着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服务业的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涉及技术、产业、组织、管理、业务流程等方面,推动了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和升级,产生了大量的服务新业态、新产品、新方式,专业店、连锁店、无店铺销售等新型业态正在发展壮大;B2B和B2C等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教育培训管理咨询、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领域也涌现了很多新的服务业态和经营模式,无线射频、自助服务机、商业智能等正引领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潮流。服务业的服务方式呈现网络化、连锁化、信息化等现代化发展趋势。实现现代化是服务业必然要经历的高级阶段。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使服务方式更先进、服务内容更丰富、服务质量更高,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发达国家服务业实践证明,服务业的现代化造就了服务业的高效发展。这些新的服务方式可以高效地“整合”或“疏散”的“内力”和“外力”资源,使各种相关联的结构性要素发挥市场价值,拓展服务领域和增加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产业素质。
重要转向之六:服务功能层次化。 这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又一重要转向。过去,受信息传递和交通条件的制约,服务企业的服务半径较小。在这种情况下,服务业一般采取分散布点、遍地开花的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服务企业的服务半径不断扩大,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开始向专业服务和精品服务转变,在不同城市、不同地段形成多层次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造成区域服务功能和服务等级的显著分化,高端服务出现极化发展趋势。不同城市或同一城市的不同地段承担不同服务职能,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服务需求,是服务功能的层次化的突出表现。从全国和全球范围来看,以金融服务业为核心、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全球产业结构,使一些国际大都市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一些城市成为全球性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集聚地。在同一个城市,现代服务业的高端领域,如金融、保险、高级商业中心、公司总部等,集聚在城市核心商业区,一般性的服务业,如住宅业、仓储业企业,则受城市负集群效应驱使向郊区扩散,逐渐迁往外围地区。
重要转向之七:民生服务社会化。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需要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由物质型向服务型、文化型转变,服务性消费热点不断涌现,过去许多自我服务、自我满足的诸如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健康服务等民生服务,开始逐步转化为社会组织提供的社会化服务。民生服务的社会化,解决了家务劳动问题,提供了宽松、舒适的家庭环境,可以从根本上大大减轻家务劳动的强度,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发展体力和智力,有充沛的精力从事社会生产以至于完善自身。民生服务的社会化,强调专业化和产业化,不仅提供各种特色服务、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而且拓展了服务业发展的领域,带来了家庭服务、托幼养老、便民早餐、物业服务等社区服务业、家政服务和社会化养老等服务业蓬勃发展,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重要转向之八:公共服务均等化。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公平分配公共服务、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向财政资源不足地区转移财力、向薄弱的公共服务领域投入更多的财政支持,用以增加基本公共物品供给,所产生的效用要大于投向财力充裕地区和投向原先供给就比较充裕的公共服务领域,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国际经验也证明,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阶段,政府应该把公共服务作为核心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长期以来,在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影响下,片面强调效率优先,造成社会领域的发展成效明显滞后,集中表现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公共产品不足、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等方面,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更为短缺。这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制约社会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近年来,我国把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在政府主导下,我国在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城乡及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公平分配公共服务等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呈现出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趋势。未来我国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必然朝着统筹城乡发展、服务设施一体化、服务标准趋同化、服务投入均衡化、服务制度一元化、服务政策均等化等方向发展。
○张复明
(作者为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