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注重输赢 更在乎乐趣
白领加盟 蟋蟀身价看涨
秋风起,蟋蟀火。昨天,第二届上海蟋蟀竞技联赛在西郊百联商厦拉开战幕,与往年不同,参与者中白领越来越多,他们饲养的蟋蟀在联赛中挑起大梁,而这些白领在舒缓压力、愉悦身心的同时,也给蟋蟀市场带来了不少新气象。
网上交流经验
以往,玩蟋蟀的大多是些中老年人,且不少是赋闲在家者,曾经还有人因此发出担心这种民俗“后继无人”的感慨。如今,“80后”已成了其中的一支生力军,而且,他们交流、饲养、买卖的渠道更丰富、更时髦。类似上海蛐蛐网这样的专业网站成为年轻蟋蟀爱好者每天报到的园地,在论坛里分享经验、互通信息。
在一家外企担任报关员的顾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他在网上告诉记者,身边虫友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白领,有的在外企,有的是公务员。虽然每个人都要花不少钱养上几十条蟋蟀,但或许是因为本职工作收入颇丰,心态平和,他们更注重收获乐趣,而不太在乎输赢,朋友之间搞几场比赛,也纯粹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虽然白领最看重的不是赢比赛,不过,因为他们“收入高,虫源好,而且,文化水平比较高,接受能力强,在选虫、养虫方面的知识进步很快”,所以,按照蟋蟀竞技联赛发起者顾海芳的话来说:“还真是后生可畏呢!”
白领们很会动脑筋,时不时搞点科学创新。从事设计工作的石先生和虫友谈起心得时头头是道:“先要食补,在3个月的饲养时间里,食谱要应时而变,初秋以绿豆芽、冬瓜瓤辅以各色谷物增加食欲,中秋前后,拿蟹肉、鳝血、龟壳粉和蛇骨粉滋补气血,到了晚秋,就要荤素搭配,让它们‘延年益寿’……”
价格节节攀升
不过,白领的加入同时也带来了一个让不少人乐不起来的负效果,这就是——蟋蟀的价钱被越炒越高。现如今,不少蟋蟀产地由于资源过度开发,成虫的个头越来越小,价格却节节攀升。新人的增加使得供货更加吃紧,再加上他们有资本出高价扫购好货,让一些经济条件一般的虫友深感担忧。
看好市场前景
当然,这点变化却让商家颇为高兴。昨晚,记者在万商花鸟市场附近的一家旅馆里见到了来自济南的虫贩小林夫妇。近几年来,他们每到9月都要请一个月的长假来上海卖蟋蟀,一个月能赚10万!今年,蟋蟀的价格又提高了,小林夫妇的交易档次也水涨船高,过去还只是在花鸟市场里摆摊,今年,已经可以在旅馆开房间,为白领提供更好的一对一服务了。
和小林夫妇一样,不少虫贩都对白领市场很看好:“说不定,将来我们也可以搞电子商务,不必再大老远跑来上海,直接就能在网上看货付钱了!”
实习生 石忆青 本报记者 孙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