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故事—大师对话 > 中国故事大师对话最新消息

现场主持人之一贾静:终于可以向于丹老师请教

贾静和于丹老师
贾静和于丹老师 摄影:崔萌

  主持人:听于丹老师点评中国故事,我个人认为不止是仅仅的一个一个故事,而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民族背后的根源。这三个小屋都是在奥林匹克平台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展示这种情怀,请这三个小屋的代言人贾静来谈谈。

  贾静:我感到很高兴,终于可以跟于丹老师有一个请教,我今天在这儿代表到场的三个小屋,浙江、云南、内蒙,刚才你讲到的话题正好是我马上要问到您的话题。您刚才非常精彩解读了这三个省的所有文化,让我们听了一堂非常生动的课。

咱们之所以有这么丰富的地域文化特点,每个地域和每个地域都这么与众不同,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在以前咱们的交通和通信不发达,所以形成如此不同的地域文化。

  那么在现代我们通信手段、交通手段都如此发展的基础上,我们的文化传播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既能保存传统的形态又能以非常好的方式传播给世界,让世界能够理解中国,能够解读中国,这可能是我们来到现场各省的代表特别想要问您的一个问题。

  于丹:其实我觉得我们现在看见祥云小屋本身它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播方式。我昨天为什么会在上海?2010年世博会昨天开第一次的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会议,大家所探讨的一个主题就是贾静刚才提出的问题,2010年世界上那么多国家来到我们这里,每个国家每个城市在我们这里都有展览,在上海展区无比巨大,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什么样的东西是最民族的,文化保持最好的?每个咨询委员都有自己负责的方向,有负责经济的,有负责建筑的,也有负责环保的,交给我的主题就是在文明传承更新中的文化保护。

  我们究竟是保留原生态我们还是让它融入一个一体化的现代文明,其实我认为这中间不矛盾。现代生活是什么?是让我们多元的元素,不是呈现一种简单的物理式的积累,而是出现一种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就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文明生成,我们享受现代通信的便捷,但是另外一方面传统的文化和传统的生活方式为什么需要被了解呢?因为我们走近这些传统的时候,你触摸的是一段情怀。

  刚才阚部长说我们的祥云小屋《中国故事》真正的目的是让我们知道从哪里来向何处去,我们大家都在说迷茫都不知道未来,但是有一个解决方法就是看清我们从哪里来,你看见了你的历史你就明白了你的方向。这种传播首先得对今天的生活有意义有价值大家才接受,如果你仅仅是给大家上课做一个文化的回顾展那大家也许没有兴趣,但是里面都是藏着一些隐秘的符码。

  比如说浙江,浙江这个地方很小但是这是我热爱的地方。我无数次去到浙江,因为我觉得在这个地方我能够看见从南宋临安那种极盛的繁华,柳永在望海潮里面写的一片豪奢的美丽,沿着丝绸沿着绿茶我们一点一点走到今天,你会看见所有的变迁。这个地方为什么有丝绸?丝绸如水,丝绸的流动,从蚕茧一点一点抽出来的丝,让我们想到的是你看到永不间断永远的光阴。一个小小的蚕茧可以抽出来1280米长的蚕丝,我们现在发达的是科学发达的是技术发达的是信息,这一切一切无与伦比,但我们失去的是宁静是耐心是虔诚。

  其实所有最朴素的手工艺用的无非是光阴里面的那段心情,你认真去做,这个东西才能不断,才能一点一点抽出来,抽丝剥茧的过程是我们现在洗尽繁华看见自己内心的过程。你说古典离我们远吗?隔的不是一段时空而是一种心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触摸一下这种丝绸的温润,品一下清茶的芬芳,也许它不像烈酒不像咖啡入口中那么强烈,但是你去体会那种舌间上的余韵,袅袅悠长还能看见三月细雨江南里面所有诗词的韵味。

  到内蒙人没有理由不辽阔,有时候在草原上跑一天一夜都看不见人和车,你离天最近离人最远,所有的草场都是你的,无论是碧绿还是金黄,你觉得你和牛羊和马融合在一起,去体会那种赤子一样狂奔的欢欣。我自己正好是研究传播的,如果我回答我会说,让我们把它以一种活的生活方式去传播出去,而不要把它当成一种僵死的历史或者化石去纪念膜拜。

  我们的文化是值得纪念和膜拜的,但是仅有膜拜是不够的,只有它活在你的心里,只有它让你欢喜让你辽阔让你典雅让你从容,让你能在不同的空间里面体会到纵横古今走过你的生命,天地格局为之浩大,你有了力量去面对你今天的繁杂的公务喧嚣的生活,你才会觉得这些地方它真的值得你一趟一趟地去,这个时候传播效果就达到了。

  贾静:《中国故事》自从奥运会开幕期间到现在北京残奥会这么多天,我们《中国故事》三个省以最质朴的方式、最亲切的感触散落在奥林匹克公园里面,而且我们每天的接待量最高的时候达到40多万人次,应该说是人非常多。对于中国来说,对于世界来说有什么意义?

  于丹:《中国故事》首先我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它感性,它不是叫中国历史博物馆,你试试如果在奥林匹克公园里面建一个博物馆,你看看一天我估计有四万人来就已经不错了,四十万人肯定不可能了。故事是什么?故事是人人可以去触摸去碰触的。我第一次进祥云小屋,第一个进的是北京小屋,进去做的第一件事,一个大妈把正在抖的空竹交给了我,我抖了半天空竹,这个很好。

  我走到每一个地方觉得我可以去动手能够去参与能够去感受。我进内蒙小屋的时候撕桦树皮,看它究竟能撕得多薄,我看到了织女,她技术太高,我壮了半天都没敢说试试她的梭子。但是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可以做的,所有这一切对于世界的传播,不仅是来看奥运会的国际朋友还是四面八方的中国人,我们都可以去感受一种文化留下一种信物,你用自己的体温去感知它,你碰触它,你感受到它的那种份量和温度,它会是你一种恒久的记忆。

  别看这么秀气的染料染出来这么漂亮的图案,在染料缸里面的石锁我看着个儿不大,最后我放弃努力,实在拎不起它。还有做茶坨、茶饼的石杵,我一点一点摸过来。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们只能看一个热闹,如果看不出门道只是走一遍的话,每个人像我一样有感受,因为我们没有隔着玻璃罩子看一个已经留下来的化石,我们是可以去触摸去感受的,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东西是怎么变出来的。

  过去的博物馆让我们看到传奇的正面,如此端庄肃穆,但是背面可以看到抽丝剥茧的过程,一个一个神话的还原,茶叶本初的样子还有整个桦树皮被剥下来的过程,这是一个流动的过程,这个对于我们以后的文化普及和传承只是一个开始。这些祥云小屋会留在这里,昨天我在世博会的专家咨询会上也在说,我希望2010年不是一个孤立的坐标,我们现在起码有一个时间段,从2008到2010,从奥运会到世博会,在这三年中中国将给世界呈现什么。

  我想从祥云小屋到上海的世博展区,这中间一脉相承,因为你展示的都是文化,从中国文化到世界文化,我们以这样一种流动的方式去呈现文化的信物,我们让每一个普通人置身其中感受那个气氛的熏陶,这样走出来我觉得它一定能恒久,它对整个世界来讲一定会有价值。

(责任编辑:肖尧)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贾静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