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线照射下的桃花水母,在水底一张一翕上下漂浮,十分好看。 |
广州市从化三百洞森林景区水库近日发现了珍贵“活化石”桃花水母!这是继2006年9月中旬花都区芙蓉嶂白沙田水库、上月中旬花都磨刀坑水库之后,广州地区第三次发现桃花水母的踪迹。昨天,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昆虫学系教授童晓立根据本报记者提取的标本鉴定确认,9月1日开始在三百洞水库飘忽的降落伞状透明水生动物正是“水中猫熊”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文\图本报记者黄丹彤
9月4日下午,本报记者接到读者报料称,在从化三百洞水库发现疑似桃花水母的生物。
记者闻讯后第一时间赶到三百洞水库探究。三百洞水库位于海拔609米的尖峰山半山腰,面积有8000多平方米,最深的地方超过6米,水库海拔350米,周围长有大片茂密次生林。
不速之客
一张一翕出现在阳光下 “8月底的一天,我和太太在水库边散步,无意中发现水底漂出一群透明的东西,一张一翕向岸边移动。因为之前我看过《广州日报》对桃花水母的报道,我看到这群可爱的生灵很像报纸上刊登的照片。”报料者陈锦涛向记者介绍了当时的情景。
“接下来的几天我仔细观察,摸到一个规律,每天上午太阳光线好、湖面风平浪静的时候,这些小精灵就会成群漂上湖面,但若刮风下雨,马上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陈锦涛说。
当天下午,记者被带到三百洞水库边,因为天空飘来大片乌云,水中不见桃花水母的踪迹,记者在岸边耐心守候。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守候,阳光又重新露了脸,记者突然发现水库边出现一群白色透明的亮光,起码有几十只,和白沙田水库的桃花水母一模一样。也许是湖面被风吹起小小的波澜,只见这一群群的生物紧靠着岸边游,速度也放得十分缓慢。这群生灵扭着舞姿楚楚动人缓缓浮出水面,像一枚一元硬币大小的身体周边的细长的触须一闪一闪,样子十分迷人。
对景区水库出现的“不速之客”,当地人都倍感惊奇,据透露水库一直是用来养鱼的,今年年初才刚刚清过一次水库。
专家释疑
桃花水母为何现身小水库 “三百洞水库发现的是桃花水母,该物种初步确定为索氏桃花水母。”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童晓立昨天向记者通报了鉴定结果。童晓立认为,本次发现的桃花水母与3年前白沙田水库发现的是同属一种。他介绍,索氏桃花水母是一种广布种,分布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香港地区和整个东南亚周边几乎都是这个种,上个世纪40年代在广州、香港和厦门等地都有发现。
为什么桃花水母会降临到年初换过水的三百洞水库?围绕其“身世之谜”,童晓立解释,桃花水母会昙花一现地出现,这与它们的生殖规律有关。通常人们见到的只是成熟的伞状水母体,而水母大部分时间是以螅状体的形式生活于水中。螅状体很小,螅状体附在水下如腐败植物、岩石和树桩等物体上,不易被发现。在低温、干旱等恶劣环境条件下,螅状体就会收缩,分泌一层坚硬的保护膜把身体包起来,成为休眠体。
“休眠体可以通过水生植物或动物等因素到处传播。当遇到合适的环境条件,它又可以发育成为螅状体,螅状体再通过无性繁殖方式产生水母体。水库里出现桃花水母,说明周边的生态环境十分好,应该得到好好的保护。”童晓立提醒。
桃花水母 又称“桃花鱼”,是一种濒临绝迹的无脊椎动物,全球唯一生活于淡水水体的水母物种,距今已有5.5亿年。在多细胞生物中处在最低等、最原始阶段,其生命周期只有不到2个月,被称为生物进化中的“活化石”。呈白色透明状,生长于温带淡水中,直径大约在0.1厘米至1厘米之间。由于其对生存环境有极高的要求,水中不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活体又极难制成标本,被国家列为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生物”。
(责任编辑:王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