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不只是为残疾人举办
■ 徐 贲
残疾人奥运会在奥运会开过之后举行,参加者又是残疾人,有些人因此认为,残奥会的比赛没有奥运会的“好看”。其实,残奥会好看不好看,跟我们对残疾人的看法有关。
|
“残奥会”的正式英文名称是Paralympics,意思是与奥运会“平行”的国际运动会。这个说法不把“残疾人”这个概念放到运动会的中心位置。如果“奥运会”并不只是为“不残疾人”所举行,那么“平行奥运会”也不只是为“残疾人”所举行。残疾人不只是代表残疾人参加残奥会,他们代表的是包括不残疾者在内的所有人。
残疾人挑战他们的身体限制,提出和解答了一个与每个人都有关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是人的能力。下身麻痹是一种残疾,它使人无法行走,但却并不就此使人丧失“行走”的能力,人可以用轮椅行走,克服下肢瘫痪的残疾。残疾人或者不能行走,或者不能举物,或者不能视物,但并没有就此失去“体育”的能力,而“体育”正是人才有的能力。
动物在陆地上能跑善跳,在水中能游善泳,它们有比人类敏锐的视觉、听觉和嗅觉,但它们没有“体育”。体育是人类的创造,人类把他们所崇尚的许多美好价值赋予体育:坚韧、不屈、公平、友善、和平。当那些传统上被视为无缘于体育的残疾人投身于体育时,他们甚至比四肢五官健全的运动员,更能把人类的体育精神和价值完完全全地呈现到我们面前。
开创奥林匹克传统的古希腊人崇尚两种人,一种是体魄强健的战士(运动者),一种是聪慧睿智的思想者(诗人和哲学家)。古希腊人崇尚的是天赋杰出者的能力。今天,我们对人的能力有了更多的了解。所以才有了残奥会。从人的尊严和能力来看,“平行残奥会”的说法更能表达人类的体育精神。残疾人并没有“失去能力”,只是能力受到“限制”(handicapped)而已。Handicap这个字原本就与体育运动有渊源。17世纪时,它是指一种以物易物的游戏,18世纪变化为一种公平赛马的方式。赛马中,条件好的马比差的马多负一些重量,作为“限制”,也就是强者照顾弱者的意思。
那些身体条件受到限制的人,他们在我们的社会中还属于弱势群体。“残疾”并不只是身体弱势的概念,它同时也是社会弱势的概念。据2004年的一项社会研究表明,许多人的残疾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生活环境造成。
2006年的调查表明,残疾人家庭收入低,贫困问题仍然比较突出。2005年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户人均全部收入,城镇为4864元、农村为2260元,而当年全国人均收入水平城镇为11321元、农村为4631元。12.95%的农村残疾人家庭户年人均全部收入低于683元,7.96%的农村残疾人家庭户年人均全部收入在684元至944元之间(援引自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如果这次残奥会能引起全社会对残疾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注,那无疑将是中国主办2008年奥运会的另一项重要收获和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