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圣贤之语,在今天成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实践制度。
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公安高等专门人才的目标,建立完善的“战训合一”培养模式,根据公安部的有关规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从1990年开始至今,先后选送教师582人次到各地各级公安机关参加公安业务实践,逐渐形成了“每学年有1/5教师参加公安业务实践,有1/5教师搞科研,有3/5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工作机制,大大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9月10日,是我国第24个教师节。在这个节日即将来临之际,记者分别采访了刚刚从河北秦皇岛、保定和天津3地完成公安业务实践回京的3位公安大学教师,请他们谈谈在公安基层一线工作的感受和收获。
“只有亲身体验过基层一线民警的实际生活,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滋味” 采访对象:宋强 公安情报学系主任、副教授
挂职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公安局海港分局
实践类型:认识型(无公安工作经历的教师。任务是了解、熟悉公安工作,培养警察意识)
“只有亲身体验过基层一线民警的实际生活,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滋味。”刚刚执行完秦皇岛奥运安保任务的宋强,一连用“三个异常”来形容基层一线民警的实际生活状态:压力异常巨大、任务异常繁忙、生活异常辛苦。
“在学校时,站一天讲台就觉得比较累,腰酸背痛的;而在基层一线,有时一天下来,人都已经麻木了,没时间想着身上哪个部位疼,往往倒头就睡。”宋强深有感触地说。“秦皇岛下辖4区4县,海港区是市中心区,海港分局1年的治安、刑事案件占到全市的三分之一以上。”宋强告诉记者,他是2007年9月11日到秦皇岛挂职的,在秦皇岛将近1年的日日夜夜里,基层一线的民警时刻忙得像一个个不知疲倦的陀螺。
记者了解到,前半年宋强协助主管刑侦的副局长工作,接着又协助主管法制的副政委工作。由于北京奥运会12场足球赛事在秦皇岛赛区举行,今年5月,宋强又参与到秦皇岛奥运安保工作中。“奥运安保是个系统工程,公安部要求做到细之又细、严之又严、实之又实。作为6个涉奥城市之中的惟一的地级市,其奥运安保的工作量非常巨大。”宋强说,他们的任务主要是根据省厅、市局的安保方案,做出分局具体、细化的安保方案。
“那一阵子,真是顾不上吃饭、睡觉,有时晚上躺在床上,脑子也在飞速旋转,生怕有一些犄角旮旯的事情没有考虑周全。毕竟,平安奥运要达到百分之百,一丝一毫疏忽就可能导致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在公安业务实践中,宋强亲眼目睹和感受了许多基层民警为奥运平安“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故事。
在奥运会期间,海港分局经侦大队一位民警的母亲不幸去世了,这位民警默默地忍受着悲痛,一直坚守在岗位;派出所的一位民警父亲心脏不好,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他没有请一天假,白天在岗执勤,晚上去医院陪床……
“虽然自己以前也去过基层,和一线民警接触过,但那都是零打碎敲的,从来没有这么集中时间系统的去基层锻炼。”宋强说,通过这1年的实践,他的警察意识、服务理念明显增强,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也有了全面的充实,无论对今后的科研还是教学,都有很大帮助。
“一线民警把自己长期办案中的困惑和棘手的难题反映给我,这也为我提供了很多鲜活的、第一手的研究课题” 采访对象:陈刚 侦查系副主任、教授
挂职单位:河北省保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
实践类型:提高型(具有1年以上认识型实践经历并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任务是充实专业教学内容,促进理论与公安实际工作相结合)
“很多年前,我就曾下派到青岛市公安局四方分局,呆了整整1年,对公安工作的程序、流程有了总体的认识。”陈刚告诉记者,这次去保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出发前就有比较明确的目标,一方面是看看基层一线民警在具体的工作中还有哪些不足,另一方面就是充实一下自己的研究课题。
陈刚是2007年3月下派到保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的。第二天,陈刚就和支队长、政委等领导一起出现场。由于有了多年的专业知识积累,陈刚已与第一次下派时懵懂、摸不着头脑的情况告别,可以站在比较宏观、全面的角度来审视一个案子,指导基层民警破案。
去年7月,保定市某县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一位女护士骑自行车走在下班的路上,被一名歹徒抢劫后用刀捅死。
“得到消息时已是下午了,我和支队的领导迅速赶到了那个县。到达事发地点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已经处理了现场。”陈刚告诉记者,当时他问现场民警,自行车怎么处理了?他们答复已经拉到县公安局保存了。
来到县公安局,陈刚发现,基层的民警在刑事侦查方面,还存在不完善、有待提高的方面。陈刚举例说,被害人的自行车是非常重要的证据,有可能粘有罪犯的指纹、毛发甚至血迹,但是办案民警根本没有进行认真地勘验检查,只是随便把自行车靠在墙角。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证据的灭失。
在发现个别民警办案中存在“瑕疵”的同时,陈刚也遇到了一些实践中亟需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侦查和预审如何合一的问题,责任区刑警队如何建立的问题等,一线民警把自己长期办案中的困惑和棘手的难题反映给我,这也为我提供了很多鲜活的、第一手的研究课题。”陈刚认为,这种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模式,能够使科研选题内容更加丰富,科研创新能力日益增强,从而进一步推进公安工作的发展。
“看到有些民警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心里的疙瘩被解开了,我的心情也变得阳光灿烂起来” 采访对象:王淑合 犯罪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挂职单位:天津市公安局
实践类型:研究型(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任职5年以上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任务是结合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或调研实际需要开展前瞻性研究)
作为公安部去年11月成立的重大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的成员之一,王淑合已经从事警察心理学研究近20个年头了。去年8月,王淑合开始了为期1年的公安业务实践。“我是带着任务下去的,正在搞一个《警察心理危机干预的一般模式》的科研项目。因此,我先后去了天津、河北、山东、广东等七八个省市。”王淑合说。
随着社会治安形势越来越复杂,公安民警身上的压力越来越重,而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凸显。经过权威组织的测算,在民警这个特殊的群体中,有12%至13%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王淑合告诉记者,目前,一线民警的心理压力主要分为与工作有关的压力、与权益有关的压力、职业危机带来的压力、来自社会的压力、警察机构内部引发的压力等几个方面,缓解一线民警的心理压力,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主要任务。
王淑合说,在遇到重大的突发事件,具体参与其中的民警的心理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强烈的刺激,如果不对民警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就可能引发心理恐惧和心理压力,甚而引发心理疾病。比如今年4月28日发生的胶济铁路事故。先期到达现场的民警们在视觉、嗅觉、听觉、触觉方面都受到了刺激,在视觉上,他们看见火车侧翻、尸体、鲜血;嗅觉上闻到了血腥味;听觉上,听到了受伤旅客的痛苦声、求救声;触觉上,接触了血肉模糊的残肢、冰冷的尸体。这就需要心理危机干预。
“由于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规范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我这次参加公安业务实践,可以更好地搜集心理健康问题的素材,探索危机干预的一般模式。”王淑合每到一处,都给一线民警进行心理健康培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民警讲解心理危机的形成、表现和缓解心理压力的方式,受到了当地公安民警的欢迎。
“看到有些民警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心里的疙瘩被解开了,我的心情也变得阳光灿烂起来。”王淑合说,公安大学实行的公安业务实践制度就像一座桥梁,沟通了学校老师和一线民警,让一线民警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使学校老师教学方法更加贴近实战,教学相长两相宜,产生了“双赢”的效应。
本报北京9月9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