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华盛顿9月10日电(记者杨晴川)“我最后一次见到杰拉尔德时的情形,至今历历在目。但7年之后,世界变得如此不同。”提起“9·11”事件中遇难的儿子,来自马萨诸塞州的退休女教师德孔托百感交集。
“9·11”是美国的国殇,是美国人集体记忆中永远的伤痕。
对于像德孔托这样的遇难者家属而言,更是心头永远的痛。与此同时,“9·11”也改变了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7年来,他们一边努力抚平内心的伤痛,一边努力面对一个不同的世界和新的挑战。
10日下午,在华盛顿附近阿灵顿国家公墓“9·11”遇难者墓区里哀悼亲友的美国人,几乎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德孔托的长子杰拉尔德生前是美国海军的一名作战参谋。7年前的9月11日,当恐怖分子劫持的一架民航客机撞向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时,他正在一间会议室里研究刚刚发生的世贸中心撞机事件的对策。民航客机的撞击造成五角大楼西南角部分坍塌,包括杰拉尔德在内的184人遇难。
“就在他遇难的前一个周末,我们还一起吃过饭,”德孔托告诉新华社记者。她至今清楚地记得,那一顿晚餐吃的是什么。
与所有的母亲一样,说起爱子,老人总有说不完的话。她说,杰拉尔德喜欢开一辆旧吉普,上面总挂着写有他绰号的个性化车牌。“我常常倚在窗口,希望他的吉普再次出现。”
德孔托说,近年来她逐渐明白,最终还需要面对现实。“现在回想起来,最后能和他共进晚餐,应该也算是一种幸运。”
与德孔托相比,前来悼念哥哥的电脑工程师布拉德并没有显露出多少哀容。他哥哥埃里克生前也是一名美国海军参谋。
“我哥比我大3岁,我们从小一起上学,一起玩。尽管我没有一天不想他,但生活还是要继续。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开车从南卡罗来纳州来看他。站在他的墓前,我没有太多的悲哀和愤怒,只是感到平静,在平静中反思一些问题。”
当被问到时间能否抚平他内心的伤痛时,布拉德说,这很难回答。“我只能说,在这场恐怖袭击后,我的生活,我的国家,都变得十分不同。”
在美国国防部工作的苏珊说,她的许多好友长眠于此。五角大楼遭袭当天,她因故外出,但同一个办公室的大多数同事都不幸遇难。“我不知道,逃过这一劫是我的幸运还是不幸。因为我虽然活了下来,但失去的好朋友太多了。”
她抚摸着一个个墓碑上的名字,讲起许多往事。对她而言,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段难忘的回忆,一次心痛的经历。
苏珊认为,“9·11”和珍珠港事件一样,是美国历史的分水岭。“世界从此不同了,我们发动了两场战争,恐怖威胁随时存在。这样的变化对美国意味着什么,我现在还说不清楚”。
她说,“9·11”事件发生时,她的儿子还小,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我们的责任,是原原本本地向下一代讲述事件的经过。至于历史的是非曲直,还是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吧。”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