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九月十一日电 题:充满生命感动的残奥马术盛事 港人不缺席
中新社记者 陈伊敏
北京残奥马术比赛今晚将在香港落下帷幕。协办这场盛事的东方之珠,记住了这些难忘的画面:
灿烂的阳光洒在脸上,双腿有运动障碍的香港残奥马术选手叶少康,在马背上英姿飒爽。
他策骑二十岁的老马“履冰之注”,完成两场赛事,以一匹高龄马匹面对多位世界级对手,虽败犹荣。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唐英年赞赏叶少康为香港带来零的突破。他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奖牌以外,骑师传达出不畏障碍,克服困难的信息,才是最可贵的。观众形容他是“阳光骑士”,不管成绩如何都已是港人之光。
因失去双手,只能靠牙齿紧咬缰绳控制马匹,德国骑手贝蒂娜·艾斯特尔凭着超凡技术和无比毅力,完成一场撼动人心的“舞蹈”。场内爆发出如雷掌声,全场观众都为骑手那份惊人的勇气所折服,有市民看得热泪盈眶。
没有下肢的德国选手安格莉卡·特拉贝特,凭着超凡的平衡力和技巧,协助德国队在团体赛中夺银,全场为之动容。
运动员每一次牵动缰绳、甚至每一次用肩膀去擦拭脸上的汗水,都触动了观众的心弦。有观众感叹,看他们的比赛“能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尊严,感受到一种非比寻常的力量,真的很震撼!”
自残奥马术比赛七日开赛以来,每日入场观看赛事的平均入座率高达七成,个别场次有四千人观赛。香港马术公司行政总裁林焕光对此十分满意,外国选手也对他说,因有这么多观众入场支持而大为感动。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政务司司长唐英年,亦现身赛场观赛送鼓励。
香港举办的残奥会马术比赛,创造了多项历史:参赛国家和地区数、选手和马匹数为历届之最;门票全部售罄,入场观众打破历史纪录;中国和香港选手首次亮相残奥会马术赛场。有身体障碍的选手发挥高超的无障碍技巧,展现热爱生命,乐天无畏的精神,令港人有所启发,更添钦佩之情。
残奥赛场也是孩子的课堂,每场赛事均有两千多张预留作教育用途的免费门票。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会坚韧,学会勇敢,学会理解。不少家长携子女,举家前来观战,上最为动人的生命教育课。
圣公会荣真小学四年级学生冯紫欣一家四口,看得全神贯注,她告诉记者,观看比赛前,学校特意教他们简单的手语。紫欣还高兴地比划了一下“谢谢”的动作。
“我想说谢谢。他们将马控制得很好,真的很厉害。”她的父亲在澳门上班,特意请假陪两个孩子来观赛。冯先生事先做足“功课”,在选手出场间隙,跟孩子们解释道:“这匹马要先适应灯光、场地、观众,他们和选手才能协调配合……”
冯太太激动地说:“很感动,他们四肢或许有缺陷,但意志无缺陷。四肢健全的人都未必有他们这么出色。香港的孩子们都很幸福,缺乏磨练。来这里就是让他们亲身了解一下,遇到困难不要害怕,不要放弃,同时学会多理解别人。”
赛场上有勇士,观众席也有不少生命斗士。场内所见,有不少坐轮椅的观众。也有特殊学校安排伤残人士入场,学习残疾运动员的坚毅精神。几十名智障学员和家长义工,来自基督教怀智服务处屯门中心。有教员说:“这些孩子知道有奥运特别开心。他们未必明白赛规,但会受到激励。”
大会安排了义工和工作人员,照顾观赛的伤残人士。一位智障小朋友的家长说,出门前曾担心会不太方便,但大会安排了点对点专车接载服务,义工和工作人员帮我们入场,而通道够宽阔、看台上有斜板方便上落。
运动员感动了观众,观众也让运动员倍感振奋。叶少康称,唐英年在他的两场赛事都到场鼓励,令他感到万分荣幸。他称,有不少好友亲朋来捧场,更重要的是有观众为他打气,尽情享受比赛。代表中国出赛的彭裕连说,香港观众的热情,让他感动。
也有“奥运粉丝”前来纯粹为了支持奥运。“香港作为协办城市,一定要来支持的。我主要是感受奥运气氛,残奥会和奥运会都一样好看。运动员的坚毅精神,都值得欣赏!”就读公开大学的李小姐说。
盛装舞步赛是残疾人奥运会中唯一的马术项目,考验的是骑手和马匹之间的默契。出赛选手有不同程度的残障,部分失去手或脚,只能靠单手控制缰绳,或靠身体平衡控制马匹。北京残奥马术赛五天的赛事共产生十一枚金牌。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