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残奥会赛场,每天都可以看到北京职工文明拉拉队员在为运动员呐喊、加油,他们构成了残奥会的另一道风景。
在场地自行车赛场,一名南非运动员与他的领骑员不慎从飞驰的自行车上跌下来,在赛道上滑出很远,身体被多处擦伤。
拉拉队员和观众的心立刻被揪了起来,全场一片安静,继而是有节奏的“加油”声。
在国家体育场,一名女子铁饼运动员因伤残程度很高,只能用带子固定在一个凳子上,艰难地接过铁饼,用短小的手臂,努力地投出去。即使是一个孩子也会认为,那实在是一个很短的距离。但所有拉拉队员和观众都被运动员的专注、努力所震撼。每个人都屏息凝视整个过程,似乎任何呐喊都显得苍白无力。当她完成比赛,与教练员紧紧拥抱,很多拉拉队员都被感动得落泪。
残奥会的赛场带给大家的震撼远不止这些。正如拉拉队员康楠所说,“虽然有很多运动员没能取得奖牌,没能跻身决赛,甚至没能在我们脑海中留下一个名字,但他们的自信、乐观,可能会影响我的一生。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9月9日,射击馆座无虚席。射击比赛的观赛礼仪要求绝对安静,外界哪怕一点点干扰,都可能使运动员的手指产生一丝颤抖,而标靶上的成绩往往因此大打折扣。因此,无声的加油才是最好的加油。比赛进行中,拉拉队员就像钉在座位上,全神贯注地观看。每个人都关注着电子显示屏显示的靶位成绩。没有一个拉拉队员随意走动,更没有一名拉拉队员鼓掌欢呼,一时间,赛场上只有此起彼伏的枪声,把看台衬托得更加安静。中国运动员打出好成绩,拉拉队员就抖动手中的红旗,表示加油。直到每轮最后一名运动员射击完毕,拉拉队员才起立鼓掌,高声呐喊。
北京市石景山区总工会主席李桂珍告诉记者:“实践证明,职工文明拉拉队是一支有文化底蕴、有专业素养、有严明纪律、有文明意识的观众队伍。特别是逐渐渗透到拉拉队员日常生活中的文明意识,将会是奥运会、残奥会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