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青岛9月13日电 “以前都当垃圾随处乱扔,现在家家户户拿着当宝贝了!”蓼兰镇邢家村村民邢昌明正在往沼气池里投料,他口中所谓的“宝贝”,就是养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蚕沙。“这可是个好东西,产气快,还干净!”目前,平度市蓼兰镇已在全镇试验推广“蚕-沼-桑”模式300多户,既节省了生活用能和桑园用肥成本,又解决了蚕沙破坏环境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桑蚕养殖与户用沼气的综合效益。
邢家村是植桑养蚕专业村,共有97户,桑园230亩,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每年春秋两季蚕都会产生大量的蚕沙,因其肥效较低,绝大部分都弃置不用,到处乱倒乱堆,严重破坏村容村貌。村支书邢昌新说:“俺村养蚕有十年历史了,蚕沙的处理一直是让我们很头疼的一件事,自从去年村里上了沼气池,这个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2007年以来,蓼兰镇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入手,突出实施了以户用沼气为主的“一池三改”工程,全镇建设户用沼气池达2000多个。沼气池建成后,该镇创新举措,以许家村和邢家村为试点,尝试将桑蚕养殖与沼气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全镇范围内探索推广“蚕-沼-桑”的生态循环新模式。该模式将蚕沙“变废为宝”,与人畜粪便等作为原料一起投入沼气池,产出的沼气用来做饭、炒菜、照明和养蚕房增温,剩余的沼液用于叶面喷肥,沼渣作为肥料入桑田,从而形成“蚕沙入沼-沼渣肥桑-桑叶育蚕”的生态循环链。刑昌明在自家院里建了一座6立方的沼气池。“我种了5亩桑,两季养蚕15张,蚕沙足够沼气池用,一年光液化石油气钱就能省400多元,沼渣肥的效益那可就没法计算啦!”他很得意地说,“更喜人的是厨房、厕所还有村里的街道都比以前洁净多了。”(宋学春李培强)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