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9月13日电(记者周润健)每逢中秋之夜,明月高悬,银辉洒地。目睹这美妙的月色,中国历代著名诗人几乎都有动人诗篇留世,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中,我们采撷几首,感受中秋的独特魅力。
唐代诗人李朴在《中秋》诗中写道:“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在这首诗中,作者着重描写的是一轮秋月,写出了明月的形如宝镜、静夜安谧的气氛。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是咏中秋的名篇,其中的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千古流传。
这首词是苏东坡在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之夜通宵欢饮后所作。当时,作者正任密州太守,他的弟弟苏辙则在济南,已有7年不见了。加上在政治上又很不得志,心情非常郁闷。他并未因心情郁闷而消沉,而是热爱人间的现实生活,全词基调是乐观的。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想像设问,展现中秋月宫的奇景,借自然界的现象来宽解他的离愁别恨,寄托自己对于生活的美好祝愿,成为历来中秋词中意境最高、流传最广的一首。
在古代诗人的笔下,月亮一直是作为光明、纯洁、美好的象征。然而,同是面对一轮明月,抒发的情怀却会因人、因地、因时而不同。李商隐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借吟咏秋月,赞扬了不怕挫折、经得起冷酷环境考验的人。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诗人从困惑于宇宙之谜,写到人生失意和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显示了孤高出尘的襟怀。
千百年来,这些诗篇依然能让今人感受中秋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