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部分居民生活消费实现了由"温饱型"向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的"宽裕型"转化,部分居民开始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迈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张八五说,自治区成立50年来,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居民生活连上几个台阶。
今日面貌:“不可思议”的巨变 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深沟村是一个纯回民村,44岁的村民田成文家中5口人,种着10多亩粗粮,“前些年,只能吃饱肚子。”
几年前,田成文开始帮人搞装修,家里有了新的收入来源。后来,他带领村里的富余劳动力,进入固原市区的建筑行业。2007年,深沟村改善基础设施时,田成文带头承包了部分房屋改造、砌围墙工程,以优质的质量和低廉的承包价格完成了任务。2007年,田成文家人均纯收入3500元,人均有粮580公斤。
“能赚些钱,让日子好起来,那是大环境越来越好,机会多啊。”坐在自家装修一新的客厅里,田成文笑着说。他说村里这些年变化也很大,许多破旧的房子,在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时都整修了,“现在清一色砖瓦房,还修了柏油路。”
去年,家家通上了自来水,结束了村民挑水吃的历史,田成文说:“大家真是越来越幸福了。”
近年来,深沟村变得不同了,整个宁夏的变化更为巨大。8月中旬,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在“宁夏竟已成了这样”的惊讶中走遍宁夏各市区县。一位老记者10多年前曾来宁夏进行过一次全方位采访,那时宁夏“吃的、穿的、住的、用的,跟其他一些城市比,差距很明显。”这次来看到“城里到处是高楼大厦,开发区里上市公司扎堆,农村是一望无际的大棚和经济作物”,他感叹,这种变化“不可思议”。
宁夏速度:几何级增长 数据显示,2007年宁夏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10800元,比1949年增长91倍,比1978年增长3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00元,比1957年增长了29.5倍,比1978年增长了25.7倍。
张八五说,宁夏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1958年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仅有3.29亿元,到2007年已达到834亿元,增长59倍,年均增长8.7%。2002年以来,宁夏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年均增长11.9%,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1.3个百分点。人均财政收入由自治区成立初期的105元提高到1023元。
在自治区经济提速过程中,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07年末,移动电话普及率42.3部/百人,居全国第十位,西部第一位。用水普及率92%以上,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45升。全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8平方米,城市绿化率达到45%。
巨变基础: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 自治区成立之时,一穷二白,经济发展十分落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宁夏实行对内搞活,改革开放。张八五说,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自治区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是自治区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发生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
进入“十一五”以来,自治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工业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工业增加值由1958年的0.44亿元增加至2007年的348.7亿元,增长274.6倍,年均增长12%,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5%。
同时,宁夏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200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在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上说,“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据了解,宁夏的农业增加值由1958年的1.8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97.9亿元,增长6.7倍,年均增长4%。粮食生产自1985年开始实现自给。2007年,粮食产量达323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58年增长4.6倍,人均产量比1958年增长1.42倍,人均占有粮食530公斤,居全国前列。
张八五说,十六大以来,宁夏新建、扩建和改建了一大批工矿企业,建设了大量铁路、公路、通信、水利等基础工程和商业、教育、科研、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服务设施,“从根本上改变了宁夏贫穷落后的面貌。”
本报北京9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