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报讯 (记者邓丽婧)张杨被刘丽买为宠物,于霄被王洪买为宠物……人可以自由“买卖”?近日,校园中的好友买卖游戏风靡网络。
高兴溺爱不高兴虐待 好友买卖游戏不仅局限于“宠物”这两个字的表层含义。给“宠物”买衣服、游玩,让“宠物”干活当苦力、甚至虐待一下……都可以在校园网内中实现,当然这些完全由所谓的“主人”心情决定,而“宠物”只有等待的命运,说不定哪一天,就被变卖或强买。
更有意思的是,网络为了让“主人”更好地释放自己的情怀,在道具栏中还设计了一款“强制折腾卡”。
这个游戏出现在一个叫校内网的网络上,该网络属于高校联盟平台,全国各地的大学基本上都被搜罗其中,所以游戏应用的范围也很广泛。认识不认识的都可以进行好友买卖。
据了解,这个游戏并不是首发于该网络,开心网也是流行主阵地之一,唯一不同的是该网络的受众是办公室的白领。
长时间玩耍造成扭曲
“我天天上网就是为了得更多的积分资本,好买别人当宠物。”辽宁大学一名学生告诉记者开始的时候对这个游戏没有兴趣,但后来被别人买去当宠物并经常被派去打工后,就特别想戏弄别人,“我已经买过4个人当宠物了,昨天和前天我连续让新买的人给我卖花。”
据这名同学说,他接触到的一些校内网上的网友玩这个游戏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现在资产已经过了万元,很少有人能操控了他。
“这属于一种网络恶搞行为。”沈洲医院心理卫生院薛慧英副院长说。其实喜欢玩这种游戏的人,并不一定是出自内心的要戏耍或虐待某一个人,而是潜意识造成的。可能他在游戏的过程中找到和现实生活中喜欢或者讨厌的人物类似的替代品,这种心理投射让他不自主地做出动作。不过这种恶搞属于一种心灵宣泄的方式,和前段时间出现的发泄球、发泄屋等差不多。长时间的玩耍不会对自己的心理造成问题,只不过游戏的新鲜感一过,会让周围的朋友感觉厌烦。
记者手记
恶搞应该维持本身意义
从薛副院长的话能看出恶搞其实是一种宣泄的方式,是排遣郁闷的正常方法,可再回首看看现在网络恶搞,从自恋的芙蓉姐姐到痛苦的菊花香香,再从大学生自习曲到青花瓷国足篇,网络恶搞已经从单纯的个人表达扭曲成群体性恶搞,这些人开始不顾后果不管真实程度的移花接木,让很多现实中的人和事受到牵连和伤害。我们承认人生需要宣泄,而这个宣泄也要加个标尺,恶搞才能健康成长,更有意义。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