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神七发射后,接着是发射一个目标飞行器,再相继发射神八、神九、神十。神八是一个不载人飞船,升空后去追目标飞行器,追上后和它对接;神九同样也是无人飞船,升空后和目标飞行器对接;神十又是一艘载人飞船,升空后和目标飞行器对接。对接工程完成后就要建空间实验室。[进入专题][最新消息]
|
崔吉俊,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山东无棣人,1953年出生,1972年12月入伍,1978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飞行器自动控制专业,后攻读该校航天测控专业的工程硕士。他长期从事航天发射试验技术和管理工作,参与了多项卫星工程和“神舟”飞船发射任务的组织领导,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与航天基金奖。与此同时,他还热爱诗歌创作,著有《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大漠飞天歌》等诗集。
随着“神七”发射日期的临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工作紧张程度可想而知,而作为发射中心主任的崔吉俊更是忙得团团转。
然而,在采访过程中,这位战功显赫的航天专家、厚重朴实的山东老乡,用亲切、热情、随和缓解着紧张的气氛,愉快地和记者拉起了家常。
毕业后自作主张直接回了“老地方”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现在已经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主任,一名少将,大家都很想知道,您刚来到这个戈壁滩的时候是在什么岗位上工作,当时的发射中心是什么样子?
崔吉俊(以下简称崔):现在的戈壁滩是个现代化的城市,当时可就荒凉多了。我是1972年过来的,按序号排列,发射中心是10号,我就在离10号35公里远的4号点号上当战士,4号点号的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发射测试站。当时也有班车,不过是一天一班的大卡车,发射中心有个新华书店,偶尔爬上卡车到中心来买本书。那时的发射中心可不像现在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举个我印象很深的例子,这个发射中心里吃饭的地方只有一个红旗饭店,而且饭点也是固定的,我们从下面点号上过来经常会错过饭点,不得不空着肚子在礼堂东边等着一天一班的大卡车再返回去。虽然如此,能坐卡车转一转还是很高兴的事。
记:当了几年的战士?
崔:3年吧,之后出来读书,毕业后又回到了这个老地方。这件事也很有意思,毕业后坐火车回来,先到了10号,按现在的程序来说应该到相关部门去报到,听组织分配。但那时候特傻,不谙世事,来到10号后就直接到礼堂东边去等大卡车,车来了之后,我把行李往车上一扔就爬了上去(忍不住哈哈大笑)。当时就想着从哪儿出来的,就该再回到哪儿去,一方面和4号点号的领导、同事都很熟,而且那边也正好缺人,所以也没到相关部门报到就直接又回4号了,毕业之后就有份工作干了,那时候的感觉还是很高兴的。
第一个工作任务是操控火箭点火 记:毕业后再回来就不是战士,而应该从事技术工作了,能介绍一下您当时的工作吗?
崔:也可以说是我的机会好,1978年年底,我刚工作就赶上了这里准备发射远程运载火箭,组织上就把一个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了,让我承担火箭点火的工作。专业上来说是一名火箭发射控制台操纵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发射前期所有的工作都做完后,最后一道程序由我来做。
记:刚参加工作就承担这么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崔:压力大点儿,但还是能胜任的,通过到研制生产部门去学习,很快就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然后再加以训练是没问题的。当然了,那时还是很兴奋的,感觉刚毕业就在工作上受到重用,有一种成就感。
记:当时有没有考虑到自己以后就要一直在这儿工作了?
崔:没有考虑过,不过从内心讲,我还是比较喜欢这项工作的,毕竟所学的专业和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完全对口。中间有过思想波动,但大方向没变,不过也没想到会这样一直走到现在,那时候还想着要成为一个好的技术干部。我干技术工作时间比较长,当过技术室主任,也当过发射测试站的第一任总工程师,当时是1993年,1995年就当了发射测试站站长,1999年6月到发射中心任职,今年9月初刚接受发射中心主任的任命。
见证航天发展心中颇多自豪 记:从1972年到现在已是36个年头,就像您刚才说的,选择留在这儿是因为您喜欢这项工作,回首过去这么多年的工作历程,心中也是颇多感慨吧?
崔:感慨肯定是有的,因为这儿毕竟留下了我36年的生命足迹,所以我经常对自己说,我是山东人,同时也算是一个戈壁人了,因为我在这西北戈壁呆了30多年,也是充满了感情的。
首先是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我们航天人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还是很感慨的。特别是我们发射中心创造了我国航天发展史上标志性的十个第一,而我们亲历其中,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也是很自豪的一件事。
另外,我们航天城的建设,由过去的一个“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茫茫戈壁滩,建设成现在这么一个工作设备、生活设施等各方面都很齐全的现代化小城,是很不容易的,这是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努力的结果,而作为这种变化的见证者,我也非常热爱这个“城市”。
戈壁生活叩心扉闲暇之余爱写诗面对老家来的媒体记者,崔吉俊显得非常随和、热情,他起身拿过一本自己的诗集送给记者,诗集名叫《大漠飞天歌》。崔吉俊还出过另外一本诗集《有一个神奇的地方》。身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同时也是位诗人,崔吉俊就是这样一个兼备理性与感性、科学与浪漫气质的航天人。
记:爱好写作,和戈壁滩的环境有关系吗?
崔:我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写西北的,写我们航天的,写这儿的风土人情,写感受。这些都是我最熟悉的事物,比如航天城里的一景一物,比如雄壮的大漠风光,比如景色壮美的胡杨林,等等。我每天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它们自然而然地在我内心形成一种情感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要爆发。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我的作品都是在这种状态下产生的。不过现在有好几年没写了,工作太忙了,写作就又放下来了,这是没办法的事,我们的航天事业发展得太快了,这也导致我们发射中心的工作非常紧张,在取舍上,航天工作肯定是第一位的,所以也就无暇他顾了。
舱外活动并不等于舱外行走 记:“神七”和以往发射的飞船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航天员的舱外行走,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崔:“神七”标志性的特点就是航天员出舱。此次共有3名航天员,1人出舱,1人在轨道舱里帮助出舱,还有1人在返回舱。说舱外行走并不合适,准确地说应该是航天员舱外活动。飞船外围有很多把手,到时候航天员出舱后,就是抓住这些把手活动,并不是在太空漫步行走。
记:据了解,这次“神七”发射的时间是9月25日晚上9时10分,为什么选择晚上发射?
崔:目前是这个时间。选择晚上发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保证飞船一入轨正好对着太阳,这对飞船的太阳能帆板打开并正常运作及航天员出舱活动都是很有利的。
“神十”之后打造空间实验室 记:能不能介绍一下未来几次飞船发射的作用和目的?
崔:“神七”发射后,接着是发射一个目标飞行器,接着再相继发射“神八”、“神九”、“神十”。“神八”是一个不载人的飞船,升空后去追目标飞行器,追上后和它对接;“神九”同样也是一艘无人飞船,升空后和目标飞行器进行对接;“神十”又是一艘载人飞船,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进行对接。对接工程完成之后的任务就是打造空间实验室了。但是恐怕到时候,我也就退休了(哈哈大笑)。(高红日)
(来源:齐鲁晚报)
(责任编辑: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