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我走进巨大的“鸟巢”赛场看残奥会比赛。
这是见所未见的宏大场面,9万人赛场基本满座,9万人欢呼如同海啸拍天,9万人起立仿佛海潮涌立,9万人高唱国歌响彻云霄。
如果我是赛场中的选手,在如此汹涌澎湃的人潮推动下为金牌拼搏必然豪情迸发。
即便我只是一个普通观众,像水滴一样融入五光十色的起伏人浪,为残疾选手的精彩表现雀跃欢呼,亦是人生一大快事。
吸取了奥运会前没有及时网上申购的教训,我为观看残奥会上网申购,顺利地以50元一张的价格购得中秋节上午的“鸟巢”赛票。有生以来,我是第一次以这样的网购方式观看体育比赛。
这带来了什么不同呢?看看周围,身边的观众扶老携幼,操着南腔北调,他们来自四面八方,近者天津唐山,远自武汉上海,有缘千里赴京看“两奥”,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因体育赛事引发的成规模人口流动。他们来了,心情愉悦,挥动起大大小小的国旗,在看台上组成巨大的红色潮流。这潮流涌起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残疾人朋友们的关切,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情怀!
登上高高的“鸟巢”平台向南望去,以英东游泳馆为中心的体育场馆与“鸟巢”遥相呼应。那是1990年第11届亚运会的体育中心和亚运村——当年在北京崛起的崭新风景线。
那时,我是一名采访亚运会的注册记者。18年前,外地观众到北京看比赛受到不少限制,农村居民要买一张火车票需要县以上机关证明。结果造成了那届亚运会的一大遗憾,就是有些赛场上观众稀少,甚至少于场上工作人员加记者。对有些场次,组织了中小学生停课进场助兴。
今天的“鸟巢”,将当年亚运会的某些“冷清”一扫而净,这里是沸腾的海洋。
历史就是这样走来的,从亚运会走向奥运和残奥会。中国就是这样走着的,从温饱而小康,今天继续向更加美好的社会形态走去,于是处处响起了《北京欢迎你》的歌声。
感谢你残奥会,你使我的节日更美好!(钱江)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