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重庆市编办副主任刘永全向本报记者透露,重庆市已开始启动大部制改革的前期调研工作。
而前两天,重庆市编办传出消息称,该市将试行大部制改革,对市政府部门机构编制暂时冻结,将涉及调整和变动的部门,原则上不再使用余编补充工作人员,不再新提拔干部。
|
这一改革的启动,系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开展的,全国各省市亦同步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刘永全透露,在中秋节前夕,中央编办召开了由各地编办主任参加的机构改革专题会议。
“这意味着,在中央层面运转半年后,‘大部制’改革正式进入地方层面的试点。”刘永全称。
“7+1”改革框架
随着各部委“三定”方案纷纷出台,国务院“大部制改革”已完成阶段性任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也加快了步伐。
“上周中央编委召开的会议,就是按照《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对各地当前改革重点工作进行部署的。”刘永全称。
重庆的机构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上上下下对此极为重视。
本报记者了解到,重庆市市长、市编委主任王鸿举分别于8月22日、25日、29日和9月5日四次听取市编办专题汇报,亲自审改机构改革总体安排意见和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9月2日,王鸿举又主持召开了市编委会全体会议,组织学习了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委员马凯在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对重庆市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安排、时间要求、纪律要求等进行了明确。
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也于9月8日召集部分市编委领导和成员对市政府机构改革进行了研究,要求机构编制部门迎接挑战,研究论证好改革方案,严格控制机构规格,严格控制编制增长,继续巩固重庆扁平化、低行政成本的体制优势。
重庆市编办则在9月15日宣布,暂时冻结市政府部门的机构编制,除特殊情况外,不再办理市政府部门增加机构、增加编制、增加领导职数,以及机构升格等机构编制事宜。特别是涉及调整和变动的部门,市编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要严格控制掌握,原则上不再使用余编补充工作人员,不再新提拔干部。
刘永全称,此举为防止个别部门出现突击进人、提升干部及花钱现象,另冻结的编制,主要为市级行政机关,不涉及事业单位。
当前,重庆市编办正汇同有关部门,密集展开调研工作。“从市级部门一把手,到各个副市长,我们都要一一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工作量很大。”刘永全说。
重庆市编办一位官员表示,中央编委提出的“7+1”的改革思路即是地方改革的核心内容。即改革主要会涉及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住房保障、人力资源、文化市场、食品药品七大领域和建立一个“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而按照重庆市编委会全体会议的要求,下一阶段,重庆的这项改革将分三步进行:9月底前,就政府机构改革的有关问题,分别听取市委常委、副市长和政府工作部门、区县党政主要负责人意见;10月份召开编委全会,专题研究审议改革方案,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和市委常委会议审定;年底前完成向中央的报批工作,并适时向市人大、市政协报告、通报相关情况。
“大农委”率先挂牌
实际上,重庆在2000年就试点了交通运输领域的大部制改革,将交通局、港口局和公用局,整合为交委。而从去年起,重庆又进行了农口部门大部制改革。
8月8日,重庆市农业委员会挂牌。这个新机构由原农业局、农机局、农办与农综办合并而成,主要负责综合管理和统筹协调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
整合后的农委行政编制为189名,比整合前减少63名,其中厅局级领导职数减少7名,处级领导职数减少32名。
“这符合国家认可的大部制方向。”市编办副主任向松柏评价, “它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而是令农村工作职能得到优化和加强,并使每年近20亿涉农项目资金得到统一管理。
事实上,类似重庆探索,海南、浙江、湖北、山西、吉林等省在过去均有试点。有学者指出,中央这次并没有特意确定某个改革试点为样本,并把它作为成熟的典型加以推广,此举意在放手让各省根据本省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创新。
相关的印证是,中央下发的《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也称,本轮机构改革,允许各省市充分考虑政府职能特点设置机构,不搞“一刀切”。
重庆市农委政策法规处处长成世坤表示,像农业部的职能,就比重庆农业委员会的职能要大,如乡镇企业和农垦这两块,就不在重庆市农委管理范畴。
“这是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而定的方案,中央编委也予以了认可。”他说。
不过,重庆市农委一位官员称:“过去职能不清的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并不是所有问题就随着这次调整得到一揽子解决。”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因法律、法规的原因,一些职能交叉现象仍然存在。
他举例,像基本农田,根据法律,国土部门和农业部门都有职责管,农村水利设施,主要由水利部门负责,与农村工作也交叉。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块,农业部门只管合作社和农村,其他归工商,但农药超标等项目,工商并无相关技术检测水段,实际很难进行下去。所以,如何理顺法律、法规,从而科学定位一个部门的职责,是个很复杂的过程。”这位从事多年农业工作的官员表示。
“三权”分离
大部门权力如何约束,也是一个问题。重庆直辖后实行省管县的扁平化管理体制,原来地级市一层的权力,都上收至市级部门,虽然行政效率大为提高,由此也带来权力过于集中于市级的弊端。
重庆市社科院研究员丁新正表示,在这一层面,重庆的改革,更注意探索如何建立系统而科学的权责划分,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有效分离,从而使高度集中的权力受到约束。
但改革的效率也还待时间的检测。成世坤表示,这次整合的四个单位中,农业综办在整合后,财务仍然独立,有自己专门帐户。“这是一种新的体制探索,目前还很难说这样做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大部体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改革的全部。总的目的,是构建更为合理的新型政府。”刘永全说。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广东、上海、浙江、山西等被国务院确定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省市,相关工作也在同步开展。
重庆市编办透露,明年上半年,重庆将会完成市级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相应的,一些行政职能会重新进行分配和调整。
刘永全表示:“这是一系列配套的行政改革,因此改革的力度会更深,牵涉人员更众,情况也更复杂,涉及体制创新环节也会更多,任务非常艰巨。” 记者 吴红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