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午,我国首台超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A在天津下线。
“曙光5000A不仅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研发、生产、应用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而且大大提升了中国的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我国自主创新与产业化的重大突破。
”中科院北京分院副院长乔均录表示。
每秒运算速度230万亿次 一天完成的工作量,相当于全国所有人利用手持计算器不停进行计算52年时间的工作量
“曙光5000A投资逾2亿元人民币,500余位科学家参与研发,产生50余项技术专利,是目前国内运算速度最快、密度最高、效率最高、能耗最低的计算机。”谈起曙光5000A,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总裁厉军异常兴奋。
他介绍说,曙光5000A运算速度峰值达每秒230万亿次,一天完成的工作量,相当于全国所有人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利用手持计算器不停地进行计算52年时间的工作量。
曙光5000A可以在30秒内完成上海证交所10年的1000多支股票交易信息的200种证券指数的计算,能够实时提供金融衍生产品;可以在1秒钟内实时完成1万个5000万瓦以上的并网发电机组和22万伏变电站构成的全国电网的电力安全评估,为避免类似美国、加拿大大停电的电力故障提供决策支持,保证供电系统的稳定。
另外,曙光5000A有很多创新点,它除了与前一代高性能计算机实现了很好的兼容,还将在体积、节能、软件效率和可管理性方面实现大幅度提高。
“它的最大特色是"三高一低"。”厉军解释道,即高性能,运算速度超过200万亿次;高效能,提供超高系统效率;高密度,单节点4路16核刀片;低功耗,230万亿次峰值功率700千瓦。由于采用最先进的节能降耗技术,曙光5000A的性能是4000A的20倍,体积却仅有4000A的2/3,能耗也仅增加50%。
据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副总裁聂华介绍,曙光5000A适用于各种大规模科学工程计算、商务计算,还可广泛应用于信息服务、电子政务、网络游戏等商业应用。
以独创技术应对各种挑战 可在3分钟内同时完成4次36小时的中国周边、北方大部等地的2008年奥运会气象预报计算
国内对高性能计算机的需求很大。上海超级计算中心购买每秒运行10万亿次的曙光4000A后,机器运行就十分忙碌,许多用户要排队半个月才能轮到上机时间。
“奥运期间,北京市气象局要提供北京地区0至72小时连续滚动、精细到38个奥运场馆的预报服务,这主要依靠的就是曙光计算机。”北京市气象局总工程师王玉彬说,“可以说,高性能计算机发展了,气象事业就发展了。”曙光5000A可以在3分钟内,同时完成4次36小时的中国周边、北方大部、北京周边、北京市的2008年奥运会需要的气象预报计算,精度1公里,即精确到每个奥运会场馆。
石油资源的勘探分析、地质资料的解释等也需要大型计算机的平台支持。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赖能和介绍道,“石油勘探中数据量大,一个文件就达到300G,对高端服务器的性能要求高,因此对曙光5000A充满希望。”
“北京市地震局对地震数据分析有着很高的要求,曙光5000A可以更好地满足这些要求。”北京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研究员吴培稚表示,曙光5000A可以在6分钟内,同时完成20次上海黄浦江过江隧道三维结构的地震数值分析的计算,能够精细评估隧道的抗震性能。
厉军介绍说,曙光5000A将以独创的技术应对百万亿次计算机的各种挑战,以另辟蹊径的跨越式发展思路跻身于世界高性能计算机前列。
产业化还要需求拉动 预计2010年千万亿次机曙光6000将问世
然而,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的产业化道路并不平坦。虽然我国拥有曙光、深腾等高性能计算机,但许多关键部件如CPU等均购自国外,这导致中国IT企业在高性能机群领域没有定价权,生产高性能计算机的利润非常低。在与国外厂商交涉时,国内厂家还经常碰到知识产权和标准壁垒。
“高性能计算机发展的动力不仅仅是技术驱动,更重要的是需求拉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认为,世界各国的高性能计算机都是首先在科学研究上得到应用,然后推广到各个领域。
“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高性能计算机投入和政策保障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我国应该在科研与工程上加大信息化的投入,特别是加大高性能计算机应用的投入。”李国杰说。
“预计到2010年,采用完全自主设计、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千万亿次机曙光6000将问世。”厉军表示,届时国产高性能计算机将实现两大突破,一是国产CPU成为主角;二是高性能计算机现有的机群体系结构将在千万亿次时代实现改变。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