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出游大幕落下,元旦、清明、端午、中秋4个小长假全部结束。记者从广东三大旅行社获悉,虽然长达12天的小长假比“五一黄金周”多了5天时间,但由于假期过短,出游人数大打折扣,4个小长假出游总数只抵去年五一长假的八成,营业总额只有七成。
|
新长假制度
不能光算旅游账
新的长假制度最大的亮点便是增添了4个小黄金周,尤其是把中国传统节日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现在轻言“新的休假方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为日尚早。单凭“今年小长假旅游人气普遍不足”来评判显然有失公平,设计假日的预期目标不仅仅是经济指标,更多的是保障公民的休息与休闲权利;增添传统节日以后,又赋予传承传统文化之内涵。光算旅游账,只算出游率,那是旅游部门的“私事”。正如有的网友所质疑的,我们的休假到底是劳动者的权益问题还是商家的盈利问题?
盘点“4个小长假”,有着现实意义。一是第一次享受法定节假日待遇后,传统节日有什么新变化?传统文化的传承上还存在着哪些阻碍?小长假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二是小长假是否有利于公民的更好休息、休闲?是否让人过得舒心、安逸?是否在休闲之中享受着传统文化大餐?
有关人士早就提出,要增强节假日的社会功能。令人担心的是,传统节日里,“粽子节”、“月饼节”的痕迹还比较明显,单一化迹象还很浓厚。不得不承认,传承传统文化和增强社会功能上,也未达到“理想效果”。初步的实践证明,并不是有了“时间”或“法定的身份”就一定能实现既定目标,尚需增添公民的“节假日意识”,领悟节假日的文化内涵。王旭东
公众休假权落实与否才是焦点
当初取消五一黄金周时,是以切实保障公众带薪休假权为重要前提的。
还记得去年假日调整草案,网上的综合调查支持率在八成以上。这是因为以前的“黄金周”旅游,曾给公众留下这样的印象:“花钱,受气,受骗上当,浪费时间……经历了这一系列‘苦难’,最后还喜形于色向人夸耀,这就叫做‘旅游’。”可见“黄金周”的正面效应在递减,改革于是应运而生。
以实际效果观之,改革后的小长假,仍对假日经济起着拉动作用,还缓解了以前的“假期综合征”,同时也考虑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保护问题,可谓一举数得。不过,这时我们却不能忽视一个问题:公众的休假权有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比如据报道,这个中秋,餐饮、旅游、商业等不少服务行业的职工,还是不得不照常加班。
众所周知,休息权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权利。既然假日改革已开始施行,那么带薪休假,就必须落到实处。关于公民休假的假日改革,必须以切实保障公民休假权为第一要务。一言以蔽之,公众休假权落实与否才是我们永远关注的焦点。李晓亮
不赚钱的假日更具幸福感
小黄金周旅游机构没能赚到更多的钱,公众并非没有外出旅游。相反,在中秋小长假放假之前,一些地方的火车票、汽车票紧张依然,很多家庭也是举家出游。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举家出动的外出旅游者,既没有到著名景点“扎堆”,也没有长途跋涉,而是选择身边的一些旅游景点,或举家团聚赏月,或三五好友言欢。对旅游经营者的收入贡献虽少,却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休闲。
小黄金周旅游机构收入不理想,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经过几年黄金周的“磨炼”,相当多的人们已变得理智起来:与其花钱在外地买罪受,不如就近“偷得浮生半日闲”。还有一些有车一族选择自驾游,避免了跟团游的走马观花,在“自己的旅游自己做主”中,找到游山玩水的幸福感。
事实上,小黄金周的营业额只及五一长假的七成左右,也给旅游部门提出了新课题:如何让假日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休闲需求,在旅游中感受到休闲乐趣,使公众增加黄金周的幸福感,而不能只是盯着“赚了多少钱”。 高君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