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坦) “不少外国人一提起北京就想到四合院和紫禁城。其实,自从申奥成功后,北京城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当我从300米高空俯瞰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要用镜头记录下这一过程,展示北京的建设成就。”摄影发烧友马文晓在七年前有了这样一个伟大的构想。
2001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决定用航拍的方式记录北京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有着20多年摄影实践经验的马文晓登上了飞机,而正是这个难得的机会让他踏出了航拍摄影的第一步。
拍摄机场T3航站楼是马文晓接触航拍以来的一个梦想,由于机场每一分钟都有飞机起降,不可能为这样一架来“拍照“的直升机开设空中通道。但马文晓从来没有放弃过,平时不能起飞他就研究T3的效果图,琢磨拍摄的位置和角度。“平时做好准备,时机一旦成熟,上天航拍心里就有谱了。”马文晓明白T3航站楼的拍摄对他来讲将是一场严峻的挑战。漫长的等待考验着马文晓的耐心和精力。当今年1月他得知将有一个“机会”可以靠近T3时,他兴奋得几夜都睡不着。虽然可以停留在T3上空仅有两三分钟的时间,但对马文晓来说已没有犹豫的时间。“人生不能有遗憾,也许这一辈子就这一次机会,后来当它的全貌呈现在我的镜头中时,我觉得比拍到天安门还要激动。”马文晓兴奋地说。
“航拍中遇到困难和危险是常有的事,又要好天气,又要允许飞,一年中没有几天,许多想法都耽误在天气上了。”马文晓告诉记者,有一次在拍长城的时候遇到了强气流,飞机瞬间下落几十米,幸亏机长经验丰富才稳住。他说,航拍过程中最不可抗拒的因素就是天气,有时候因为天气原因让原本精心策划的拍摄不得不搁浅;并且高空的气温会比地面上低很多,会给拍摄增添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2004年12月28日,那天是北京入冬以来温度最低的一天,气象台的预报是零下11摄氏度。当直升机飞到山里时,马文晓虽然身上穿了双层的皮衣皮裤,还戴了皮帽,但是飞上高空,身子刚探出舱门,刺骨的寒风还是一下子把他拉进了“冰窖”,“在这几百米之上的高空中不仅气温低,还要接受强大气流的冲击和飞机的颠簸,航拍实在不易”。
在马文晓所拍摄的照片中令他比较满意的是紫禁城、长城和奥运工程的照片。这其中,他最喜欢2007年在北海上空由西往东拍摄的城市全景,北海水面占画面三分之一。“我多次飞过北海,都是瞬间越过,这张照片不在拍摄计划中。当时看到这景象,很激动,就拍了,结果真的效果很好,在我所有照片中这张古都与现代化城市气息结合得最好。”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他一直相信这句话。如今马文晓最大的理想还是拍摄北京,他想把北京拍得更加韵味十足,因为他觉得现在拍的还不够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