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在以关押老、病、残服刑人员为主的北京市延庆监狱内,记者亲眼目睹了一场大墙里的“运动会”,四个字形容:热闹非凡。
与一般的监狱不同,北京市延庆监狱从1998年开始就已经创建为以关押改造老、病、残服刑人员为主的监狱。如今,10个年头过去了,昔日荒凉落后的边塞监狱有了绿绿的农田和动物乐园,建设起了无障碍通道、防滑垫等大量人性化设施,而且一整套康复训练技巧帮一个又一个肢体残疾服刑人员重新站了起来,帮一个又一个间歇性精神病服刑人员恢复了理智、认罪悔罪。
延庆监狱监狱长张洪建今天骄傲地告诉记者,十年间,延庆监狱未发生一起监管安全事故,很多服刑人员都是别人抬着进来,自己站着走出去。
“动物乐园”让间歇性精神病服刑人员发病降低 延庆监狱内有一个很特别的场所,名叫“爱心动物乐园”。采访时记者看到,几名间歇性精神病服刑人员正专注地喂养着小兔子,他们时不时地用手轻轻抚摸兔子的身体,眼神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一旁圈中的黄羊和小鹿正安逸地躺在草地上晒着太阳,羊圈两米外的精神病服刑人员监区内,一双双眼睛正透过纱窗远远地盯着动物代带给他们的生命迹象。
据了解,在延庆监狱,每名间歇性精神病服刑人员都可以自愿选择喂养专属他们自己的小兔子,他们之间还都会暗暗比赛,看谁的兔子养得最好。
间歇性精神病服刑人员高某告诉记者,“我刚进来那会儿还没有动物,天天基本上也就是在监舍里待着,那时候每年都有人因为发病而彻底远离生命。现在,小动物们的存在给了我生命的感觉,情绪也逐渐的平和很多。自从监狱里多了动物,就再也没有发生过间歇性精神病服刑人员发病死亡的事。”
据监狱民警祝坤介绍,对于间歇性精神病服刑人员,劳动改造的前提是实现精神的稳定。化解不良情绪、改善认知能力、培养正常思维、恢复健康人格,这些本身就是一种改造。为此,监狱为服刑人员建立了棋牌、声像、阅览、体育、美术五个艺术行为治疗室和农疗基地,配合药物治疗拓宽间歇性精神病服刑人员的治疗和康复途径,缓解他们的抑郁烦躁和敌对等病态症状,使其恢复理智、认罪悔罪,最终达到改造的目的。
据了解,“每周病情分析会”、“文化激发改造内驱力”、“心理危机预干预”等多种矫治方式的联合实施,使得目前延庆监狱的间歇性精神病服刑人员的发病率逐年下降,病情反复率与去年相比更是下降了50%,近85%的间歇性精神病服刑人员先后参加手工习艺劳动和农疗劳动改造活动,在矫治身心的同时也体现了自己的劳动价值。
肢体康复训练帮残疾服刑人员站起来 在延庆监狱第五分监区的一个监舍内,去年5月因杀害妻子而入狱的残疾服刑人员朱凡(化名)正躺在床上努力地做着引体向上运动,而为他提供支撑力的,是床顶上多出来的那两根绳子。
“我患有严重的双侧股骨头坏死,刚进监狱的时候根本不能走动,吃药打针都没什么效果。刚开始,我真觉得自己没希望了,这种病就算在外面动了大手术也很难治好,更何况我又进了监狱。”朱凡告诉记者,他刚进监狱的时候生活不能自理,并且总是沉默寡言,民警找他谈话时他也不愿搭理。
民警在研究了他的案卷和病例后,请他的母亲前来探监。“你还年轻,在这里可以好好努力,就有希望争取减刑,说不定就能早早出狱,如果你就这样破罐子破摔了,孩子怎么办?母亲怎么办?”民警在其母亲探完监之后对朱凡说的这一席话唤起了他改造的动力。
在延庆监狱的监区内,每天都会出广播体操,而对于残疾犯,这个项目属于自愿活动。朱凡在那之后只要自己身体吃得消,就会在医生和民警的指导下做一段,活动活动筋骨。
除此之外,延庆监狱内的专职医生还会对每个残疾服刑人员列出有针对性的《肢体康复训练计划》。天气好的时候,残疾服刑人员每天会到监狱的健身场地根据自己的康复计划进行锻炼,场地上不仅有专为残疾服刑人员设置的健身设施,还配备了自制的专用垫;天气不好时,残疾服刑人员们也不会闲着。
朱凡告诉记者,监区为他专门制作了由可乐瓶子和沙子组成的小哑铃,“为了能够锻炼到下肢,还特意给我的床铺上方设计了这两根绳子,这样我就能做做引体向上运动,带动着活动下肢。监狱还经常会组织我们进行趣味式肢体康复训练,如盲人摸果、钓鱼等,很有意思。”如今的朱凡,虽然没有接受过手术,可是已经可以不坐轮椅,倚根拐杖走动了。
延庆监狱第五分监区监区长魏红宇颇感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说,“在我们监区,像朱凡这样通过肢体康复训练逐步恢复体能的残疾服刑人员不在少数,很多残疾服刑人员都是被抬着进来,走着出去的,"肢体康复训练"功不可没。”
魏红宇说,在悲观厌世面临身体和心理双重压力的病残服刑人员面前,药物治疗的作用比较有限,而通过肢体锻炼恢复生理健康则可以给他们带来生活的信心与希望,从而达到心态矫治和身体恢复的双赢。
“送药到手,服药到口,咽后再走” 推开习艺劳动室的大门,挂在墙上的五颜六色的风筝映入眼帘。一些服刑人员手拿毛笔,蘸着颜料,正熟练地在风筝翅膀上仔细地涂抹着。习艺劳动室外,在大片的农田之上,服刑人员们也和民警一起,对农作物进行耕种和采摘。
“由于这些都是老、病、残服刑人员,因此我们监狱组织的劳动大多也都是习艺性的。”祝坤告诉记者,“每个监区有自己的一块地,自主设计耕种,有活动能力的我们都鼓励他们出来动动,时间不长,也不累,不过主要还是自愿,这样他们不仅能挣工分,又能体会到乐趣,同时舒活筋骨,一句话就是"劳动以矫治为主"。”
据了解,延庆监狱关押的服刑人员患病率高达70%,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保障和疾病预防治疗,是与劳动改造同等重要的一项任务。监狱长张洪建告诉记者,突发的病情及日常的护理需要,让监狱在这几年间逐步构筑了由民警充当病情观察员、急救员,由专职医生进行巡岗值班、由民警和服刑人员共同承担24小时护理任务的全方位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每天中午,在监区的走廊过道里,民警们都会推着送药车不停地穿梭在各个窗口,每到一个窗口就会拿出服刑人员专用的药片,递上水,等他们把药咽下去后,再拿出登记簿做好相应的记录,这样的动作最后以“送药到手,服药到口,咽后再走”的顺口溜形式成为了一种制度,所有服刑人员一年之中在民警的监督下要至少服用50万片药物,这其中没有一片服错。
记者了解到,针对老、病、残服刑人员的实际,延庆监狱在10年间还分别建立了间歇性精神病服刑人员、身体残疾服刑人员、老年服刑人员等特色改造功能区。在相关的监区设置无障碍通道,在走廊、厕所内安装防滑垫、不锈钢扶手和座便器等助老助残设施,确保残障服刑人员的人身安全与便利。
本报北京9月17日讯
图为残疾服刑人员正进行趣味式肢体康复训练 李松 徐伟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