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9·18”事变77周年,昨(17)日,成都市档案局首次对外公布了1938年9月成都首次拉响防空警报的档案。70年前,为更好地组织市民躲避空袭,成都防空演习分区进行,并就敌机距离的远近,拉响不同级别的警报。
首次公布70年前首拉防空警报 “这是成都历史上第一次拉响防空警报。”据成都市档案局姬勇介绍,根据当时省防空司令部编写的《防空月刊》记载,成都在“七·七”事变以后,经常遭受飞机轰炸。由于四川地处偏僻,很多老百姓都不知道是飞机来轰炸,时常好奇地出来围观,这让当时的防空司令部很担心,所以在1938年首次拉响防空警报,警示老百姓要注意安全、及时躲藏。
翻开已收藏了70年的档案,这份由四川省防空司令部颁发的训令,清楚地记录了当时成都拉响第一次防空警报的经过。从1938年9月15日开始,一直持续到20日,警报分区拉响。其中,第一日为全市警备演习,第二日为防护团外东演习,第三日在东区,第四日在南区,第五日在西区,第六日在北区。按规定,演习期间无论何时都应接受管制。值得一提的是,档案还清晰地说明,对于警报到达不了的区域,或者停电的情况下,将通过口哨传达,节奏与警报声一样。姬勇表示,当时拉响警报的日子不像现在只有一天,而是6天,主要是为训练老百姓的应急能力,提醒老百姓听到警报后不要乱跑,各自准备防空袭。警报响时,所有车辆应停靠在马路旁,马路上的行人也应立刻静坐室内或避难场所。
警报拉响要分清是哪种才开跑 据档案记载,当时警报分为空袭预警、紧急和解除,以及毒气和火灾几种。姬勇称,预警警报旨在提醒老百姓要注意了,而紧急警报则要求赶紧前往避难场所,证明来袭的敌机很近了。“各种警报音叫唤,还要分明哪一般,紧急报响莫乱窜……”由于飞机来袭频繁,防空司令部还专门创作了各种民谣、宣传画等进行发放,提醒大家该如何躲避空袭,如何在警报解除后保持秩序等,宣传画还教了一些躲避空袭的方法,比如树下,以免敌机乱射等。同时,由于敌机来袭击有时候在晚上,防空司令部提醒老百姓晚上点灯的时候要注意用灯罩,尽量减少灯光的亮度,以免被敌人发现。姬勇表示,在“9·18”拉响警报,主要是提醒大家不要忘记国难,让后人永记历史。此外,由于今年发生了“5·12”汶川特大地震,拉响警报也成了一种应急措施。
来源: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记者侯林利实习生周密摄影方炜 (来源:四川在线)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