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渠道“堰塞”,遭遇销售淡季,房地产商今年的日子过得有点“拮据”,甚至用手头很紧来形容都不为过。
中报数据显示,保利地产、金地集团、招商地产等地产龙头资金链全线收紧,负债率大幅上升。房地产企业每股筹资现金流量为0.59元,大大高于2007年上半年的0.42元。
同样是2008年中报数据,在报告期内,保利地产、金地集团、万科A和招商地产等4家企业的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63元、-0.88元、-0.14元和-2.502元。虽然行业融资环境不好,但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房地产上市公司还是尽力通过债权及股权进行融资,以便使手头持有更多现金来应对行业的调整。
房地产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受国家紧缩政策的影响,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逐渐萎缩。资料显示,今年房地产行业从银行获得的新增贷款已接近零增长,自筹资金、发行债券、增发新股、定向配售等其他融资渠道的重要性开始进一步凸显。
本报数据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增发新股的房地产类上市公司主要有金融街、名流置业、栖霞建设、福星股份,增发数量最多的为金融街,达到30000万股,发行价格为27.61元/股。而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包括首开股份、美都股份、泛海建设、世荣兆业、香江控股、上实发展、华丽家族、ST天华、苏宁环球,除了华丽家族是采取网下定价发行,其余的均为定向配售。其中配售最多的是首开股份,发行数量为55000万股,最少的美都股份也达到6300万股。
与增发不同的是,公司债的发行同样惹人注目,房地产企业发债蔚然成风。西南证券的债券研究员郇超则表示,公司债缓解了房企资金紧张的压力,可能会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
而事实上,很多房地产企业确实是通过发行债券来缓解资金紧张的压力,手头举债的公司同样不在少数。经记者初步统计,今年发行公司债的公司主要有:金地集团3月发行12亿元公司债;保利地产7月发行43亿元公司债;新湖中宝7月份发行14亿元公司债;北辰实业7月份发行17亿元公司债;中粮地产8月份发行12亿元公司债;万科9月份发行59亿元公司债;金融街拟发行56亿元公司债;泛海建设拟发行32亿元公司债等。
中原证券研究员魏博认为,分析其原因,一是监管层的政策导向,另一方面大量避险资金从股市转移到债市,两者都为公司债的顺利发行创造了条件。
确实,在去年,地产公司发行公司债融资,就已经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银监会高层去年6月份就曾表示,今后地产企业融资应避免走“银行贷款”、“上市股权受让”两个极端,大型房企在投融资过程中应该考虑更多选择一些中间产品,比如说公司债。
相比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在程序上更快捷、成功率更高,比银行贷款成本更低、限制更少,因此公司债成为地产行业在宏观调控背景下扩大资金链的首选,郇超称。
此外,还有分析人士指出,公司债的发行适合房企的现实需求,当前宏观政策紧缩、房地产销量下降、房企融资渠道减少,公司债发行可为房企开辟另外一个融资渠道。
这也难怪,今年会有这么多公司通过发行公司债解决融资难问题。
然而,虽然公司债大量发行并不能让所有的房地产公司都能从中分得“一杯羹”,能享受此份“殊荣”的也只是万科、保利地产、金地集团、中粮地产等一线房企,中小企业房企的踪影则很难觅到。
难道是中小房企有更好的方法解决融资难问题?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然,为何一些大型房企不去走那条路。
寻根究底,还是相关的硬性规定让中小房企停走发行公司债融资这条道。《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规定,申请发行公司债的公司,其债券信用级别须经资信评级机构评级为良好;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不少于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本次发行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末净资产额的百分之四十。
鉴于上述规定,部分信用级别不达标和净资产额偏低的房企就很难通过公司债的发行审批,而据记者了解,大多数中小型房企都被这个“紧箍咒”所套。
地产行业人士指出,房地产企业由于现金流不稳定,通常信用评级并不是很高,加之其它条件的限制,真正能够发行公司债的多是一线地产企业,多数中小房企在目前的情况下,想分公司债的发行这杯羹还是有点可望而不可即。(记者朱宝琛)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