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政协和谐文化建设中值得弘扬的八个优秀传统理念

  人民政协的和谐文化建设,不仅是政协整体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独特作用、彰显独特魅力的重要条件。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地位、作用和优势,工作主题和任务,都要求政协工作有必要通过和谐文化建设来创建和谐政协,进而为政协的政党文化、协商文化、民主文化、议政文化、人本文化、联谊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为政协各参加单位、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热忱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相应的人文环境、政治氛围和精神支撑。


  加强政协和谐文化建设,需要用优秀的和谐理念来武装。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是贯穿于整个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周礼》曰:“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中华文明进程中,与和谐相关的理念处处可见,如政治上讲“政通人和”、“民和年丰”,外交上讲“协和万邦”、“和平共处”,做事业讲“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做生意讲“和气生财”,选择时机讲“天时地利人和”,人际关系讲“和睦相处”,家庭、单位讲“家和万事兴”,心境讲“心平气和”等等,正如《礼记·中庸》所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谐是能量,是生产力和创造力,是事物发展的健康状态。和谐作为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以为政协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养料。其中,大力弘扬传统和谐文化中积淀的优秀思想和观念,是推进政协和谐事业不断发展的捷径和佳途。结合政协的使命、特点和优势,政协的和谐文化建设,需要十分重视确立与弘扬八大优秀传统理念,并使之成为政协文化建设中共同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弘扬“自强不息”理念

  《周易》首篇有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指天体运行,周而复始,刚健有力;作为君子,应效法天道,奋发图强,不断超越,永不停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值得自豪的精神财富,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胸怀大志、锐意进取、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仁人志士,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前赴后继、奋勇前进。

  自强不息的理念,体现着两个基本境界:一是执着于目标,二是持续而不息。这对于政协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首先,政协不是“二线”,而是新的“一线”。由于受党政领导退下来到人大、政协工作的影响,政协是“二线”、“养老院”、“过渡站”等错误认识随之产生,这严重影响了政协的形象和作用的发挥。李瑞环郑重强调过:政协不是“火线”,但也不是“二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伐的加快,政协已经上升到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线”。其次,政协不是“软座”,而是新的舞台。政协相比于党政与人大,虽然不是领导机关、权力机构、行政机关或执法部门,但其履行职能的范围和内容,却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早已超越了党政分管领导所涉及的范畴,也就是说,政协的舞台更广、责任更大、任务更重了。因此,作为政协工作者特别是政协领导者,必须充分认清政协、政协机关、政协工作的历史使命和重要地位,坚决从“不管票子、不管帽子、不管位子”等妄自菲薄的消极情绪中、从只会依靠权力才能显示能力的“庸人”状态中解脱出来,改变精神状态,改变领导方式,改变工作思路,以干在一线的姿态和作风,理直气壮、奋发进取、自强不息地推动政协事业的不断发展。

  自强不息的最高境界,是迎难而上,不断超越。这对于政协领导者来说,具有特别的鞭策意义。党委政府要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人民政协就要善于说真话、道实情。政协领导者的自我超越,就在于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与时俱进地摸实况、说实话、道实情,模范地将真情实事及时反映给党委政府,真正使政协成为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由于受所谓政治“经验”、“经历”、“成熟度”的片面影响,以及“保险”、“稳当”、“好结局”的片面追求,政协领导要实现善说实话、善道真情的自我超越并非易事,关键是要具备“有内涵的勇气”。《论语》中孔子对“勇”字有多重解释,称太在乎得失而无勇者为“鄙夫”,称“君子尚勇以义为上”,为“义勇”,即道义之勇。政协领导者要提升境界,自我超越,就要发扬“义勇”精神,在坚持党的领导和服务、服从于科学发展大局的前提下,凭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到“该说的要说,该做的要做,该反映的要反映,该建议的要建议,该坚持的要坚持”,切实把握好“善意”和“善于”等重要环节,真正以“内涵的勇气”来体现政协的时代价值和风貌。

  二、弘扬“中正中和”理念

  李瑞环论述政协工作时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叫作:“认真选好角度、发挥优势,做到尽职而不越位,帮忙而不添乱,切实而不表面。”我认为,政协工作能做到这个份上,肯定是政协工作的极高境界。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中正中和”理念,能够对此有所启发和帮助。

  “中正中和”是中华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礼记?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就是说,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呈现的事物尽管千差万别,矛盾交织,却能实现多样的统一、复杂的平衡、互相的促进。用“中正中和”理念指导实践,就是中庸之道。然而,中庸二字,常被人误解,以为中庸就是折中调和、不讲原则、不分是非、各打五十大板,甚至是庸庸碌碌、平庸无奇。其实这是对中庸二字的误解或曲解。传统文化认为,治事处世必须坚持中庸之道,即在坚持公平、正义、原则的前提下,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处理好问题,这犹如秤砣在秤杆上通过移动找到的那个平衡点,“没有过,没不及”。

  中庸之道对于政协工作把握尺度、提升境界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摆正位置,处理好领导与合作的关系。人民政协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重要机构,是共产党实施执政和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方式。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因此,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通过多党派合作来履行好三大职能,本质上就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但实际工作中,有的基层政协往往出现了理解上的偏面性,比如一讲党的领导,就万无巨细地事事向党委请示汇报;一讲服从和服务于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就简单地变成服从和服务于党政主要领导;一讲围绕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就出现了对党委政府重大工作项目的简单跟随、重复和撞车。这些片面做法,看似体现党的领导,实际就是“添乱”和“表面”,背离了“中和中正”的中庸之道。

  第二,选准课题,处理好大局与小局的关系。例如对于政协重大调研课题的选择,既要符合“党委政府重视、普通百姓关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又要兼顾“政协有条件和能力完成”的小局。如此确定的课题,因为同时满足和容纳了各方条件所形成的一个交集、平衡点或是最大化,所以是中庸之道的正确运用。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克服四个误区:一是片面追求无风险的只向党委书记要课题;二是政协领导仅凭自己兴趣、好恶定课题;三是把小问题当成大课题。四是超越政协自身能力担课题。只有克服了这些误区,真正在突出重点、兼顾各方的情况下确定重大调研课题,才能达到或接近“参政参在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的实际效果。从根本上说,处理好大局与小局的关系,主要是寻求一种能达到和谐、理想效果的行事方法,也就是说,只有合适的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才是不走极端的中庸之法。

  第三,把握整体,处理好质与量之间的关系。所谓把握整体,指的是政协三大职能之间、各项经常性工作之间,必须保持量的相对平衡,不能过分此轻彼重或顾此失彼。同时,对于政协工作整体而言,更重要的是把握好质与量的辩证关系,政协工作的量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在适量基础上把提高质量放在首位。只有千方百计地提高工作质量、运作质量和成果质量,做到“少而精、出精品”,才能高质高效地向党委政府反映社情民意和建议,才能避免党政部门疲于应付各类建议反馈,才能使党政部门集中精力抓好大事要事实事好事,真正使政协成为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

  第四,着眼实效,处理好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政协是个广阔的舞台,有着丰富的创造空间。近年来,乘着创业创新的东风,各地政协也作出了许多新尝试、新探索,新载体、新举措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这为活跃政协工作、提高工作成效、扩大社会影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根据中庸之理,必须克服三种倾向:一是克服“形式主义”的倾向,“玩花样”不能过火,任何形式首先要服从和服务于内容的需要,以实际效果为根本落脚点;二是克服“喧宾夺主”的倾向,杜绝以“自选动作”挤占掉政协履职的“常规动作”,扭曲了政协的正常“业务”;三是克服“海纳百川”的倾向,即不能打着不断创新的旗号,不加选择地将各种创新动作演变为经常性的“规定动作”,无形中大大增加了政协机关的运作成本和负担,同时也干扰了党政部门的正常运转,造成了浮光掠影、人浮于事的不利局面。因此,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取舍,要着眼于实际效果,在有选择、有结合、有实效的基础上,形成政协工作的地方特色和闪光点。

  三、弘扬“自然无为”理念

  “自然无为”的理念,是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高层次的谋事智慧,是积极科学的治世态度。一般人看到“无为”二字,即与“不作为”或“无所作为”联系起来,认为无为就是放弃管理,放任自流,消极对待。实际上,这是对“自然无为”思想的不了解。老子的原话是:“无为而无不为”。意指处世做事不在于主观想象、刚愎自用,而在于尊重和掌握事物的本来面目和自然规律,只要主观思想“无为”了,完全按照自然状态和客观规律办事了,那么,最终的结果是“无不为”,即没有什么做不了的,没有什么做不成的。老子所讲的“无为”思想,并不反对人类的积极努力和主观能动作用的充分发挥,它所强调的,只是不妄为,不强行干预,不做不必要的作为,不做违反自然的事情。

  “自然无为”这一理念,不仅对于当今存在的一些脱离实际、好大喜功的浮躁作风,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而且对于确立政协实际工作中的科学共识,无疑具有多方面的启迪作用。比如,履职参政必须顾及实情。政协履行三大职能,必须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一切意见建议都必须建筑在前瞻性与可行性、可操作性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即良好的愿望必须与地方实际承载能力和发展能力相符合、相匹配。比如,履职氛围必须顾及实情。政协履行职能,需要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为使这支“人才荟翠”、“智力密集”的队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必须营造宽松、活泼的氛围,团结、和谐的局面。也就是说,政协工作的运作,既不能象党委部门那样严肃、紧张,也不能象政府部门那样捷速、忙碌,而是要通过练内功、展静功的方式深入调研,深思熟虑,切实为党委政府出佳谋、划良策。再比如,机关工作也必须顾及实情。政协机关干部队伍普遍存在着老同志多、年青人少,“几朝元老”多、横向流动少,官多兵少,事多人少的客观情况,因此,无论是制订计划或是安排工作,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进行综合考量,也即工作安排的数量、规模、长度和难度,均需要切合政协机关自身人力、财力、物力、能力、组合力所能承担的程度,要以“跳起来摘到果子”为最佳选择,一切不顾实际的幻想和做法,只会导致“欲速则不达”。

  在“自然无为”的理念中,道家关于“无”的思想,最具借鉴和启发。比如一座房屋,有窗、有门、有墙,它的最大作用在哪里?老子说,就在中间这个“无”、这个“空”的部分,没有这“空”就无法住人。一个杯子,一个器皿,最大的作用同样在于“无”,即中间那个“空”。现代企业管理中所倡导的“空杯”心态,就是“无”的思想的具体应用。政协工作者,特别是领导者,尤其应该清醒地保持“空杯”心态。广泛听取政协委员、人民群众的呼声、要求和意见,是政协各级领导的重要职责。要想听到他们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就必须清空自己的脑袋,暂时将自己的固有经验、习惯性看法搁置起来,让自己的思绪处于归零状态。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从自以为是的心境中解放出来,才会听得进别人的意见,才能够让来自下级、委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流畅地灌进心灵的“空杯”。

  四、弘扬“君子之交”理念

  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民政协最根本的任务,就是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通过“人和”的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不断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政协实现“人和”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其中以“君子之交”广交朋友,是实现“人和”的重要方面。“君子之交”不同于“泛泛之交”,孔子对此有深刻论述。以他的思想,“君子之交”有三个特征:一是交益友,要结交正直的、诚实的,或者是广见博识的朋友;二是朋友间互相尊重,求同存异,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三是无论贵贱,不拘形式,“君子之交淡如水”,“交友贵在交心”。此“择良友而交之”之法,同样适用于政协广交各界朋友的基本要求。

  古人交友,重在“志趣相投而有益者”,政协和谐文化中所要倡导的“君子之交”,当然有着更深远的目的。这方面,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代领导人同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广交朋友、深交朋友的模范行为和优良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历史经验和新时代要求告诉我们,政协开展“君子之交”需要建立五个共识:一是为了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建立互信,团结热心政协工作的各界人士,争取认可和支持,达成互勉互励的氛围。二是为了加强宣传,寻求共识,传达上级指示、精神,介绍地方发展实情,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能创造条件。三是为了加强联系与沟通,认真倾听、了解和掌握委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鼓励他们广开言路,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四是为了寓服务于交友之中,以诚待人,拓宽服务领域,做到政治上帮助他们,工作上支持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合法权益上要敢于维护他们。五是为了塑造良好形象,通过广交朋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委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以实际行动发挥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作用。

  政协是一个大团结、大联合、大民主的组织,不仅内部要团结和谐,对外也要广结人缘。无论是政协各级组织和领导,还是广大政协委员,都应该通过各自的届别、行业、渠道和方式,广泛联系,广交朋友,努力为政协开展工作创造良好、和谐的外部环境。这方面,政协各级领导要带头做模范、做表率,带头走访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广大委员和各届人士,广交挚友、诤友,特别是结交那些敢于直言的“谔谔之士”。《论语》曰,“礼之用,和为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采取管用的秩序和形式,达到“合和”的理想境界。政协的“君子之交”,联系广泛,领域广阔,完全可以采取更为活泼、宽松、舒畅的形式,无论是约谈、联络、联谊或互动,还是论坛、咨询、书画、学术或娱乐,都是广交朋友的管用方式。政协的朋友圈多了广了,政协的团结面也就大了深了,政协凝聚人心、团结协作、发展社会和谐事业的贡献也就更大了。

  五、弘扬“正言若反”理念

  《老子》曰:“正言若反”。就是说,想要得到某些东西,就要从其反面入手;想要保持某些东西,就要容纳一些相反的东西;通过肯定负的方面以保存正的方面,通过否定而达到肯定。这是一种以反为正、以反求正的方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逆向思维、反向思维。这是一种反习惯、反传统、反常规的思维方式,表现出积极探索的创造性。它提醒人们,解决问题并非只有一条路,也不总是需要一往无前,义无反顾。有时不妨以退为进、先退后进,有时可以声东击西、欲擒故纵,有时则要适可而止、止于至善,这种朝着与认识事物相反方向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往往能够找到不同凡响、出乎意料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正言若反”,是老子给世人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正如黑格尔所说,这是“理性的机巧”和智慧。

  “正言若反”的理念,对于建设政协和谐文化、履行政协三大职能,具有积极而独特的启示意义。也就是说,当方方面面蜂拥而至在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热点问题时,政协应当另辟蹊径,用另一只眼睛看世界,从貌似次要的不重要的问题、一般渠道不易掌握的问题、容易被人忽略恰暗藏风险的问题、处于“临床表现”萌芽期的问题,以及难以反映的社会问题和群众的呼声着手,以“拾遗补缺”、反向操作的方式,及时地为党政决策提供有重大价值的意见建议。比如,当大家以极大的热情落实第一要务时,不要忘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当实施抓大扶强的企业发展战略时,不要忘了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中小企业的培育;当工业经济呈现快速扩张时,不要忘了对安全生产的严加管理和监督;当提倡政府部门要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时,不要忘了反腐倡廉、警钟长呜;当为“强势群体”锦上添花之时,不要忘了为“弱势群体”雪中送炭。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联系和发展的,任何细小问题的解决,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为党政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的完成、社会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疑难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铺平道路。

  群众利益无小事,“勿以善小而不为”。“正言若反”理念的最大启示意义,在于政协要善于用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和信息等方式,切实维护、实现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协具有最大政治包容性和广泛代表性的政治优势,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积极反映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愿望和诉求。要特别关注一线农民、产业工人、外来民工、待业下岗职工及弱势群体的民生、民利和民权,努力做好群众的贴心人、代言人,在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维护稳定,形成共识、促进发展等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出政协特殊的贡献。

  六、弘扬“厚德载物”理念

  “厚德载物”,见《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大地以宽广深厚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君子应效法地道,构筑起沉稳、厚实、宽忍、包容的气度、气魄和美德,立志高远,促进和谐,不辱使命,无私奉献。《易经》中,“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前后呼应,互相照应,阐述了增加才能与厚修德行之间的对应关系,强调了君子必须有才有德,德才兼备。清华大学的校训,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无论处世、齐家,还是经商、治国,都有其功不可没的重要价值。“厚德载物”对于当今政协和谐文化建设的启迪,可以从三个“厚修”上体现出来。

  首先,厚修宗旨。《道德经》里说得好,“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其含义是善者品行如同流水,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古人往往将“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连起来使用,以倡导人们建立起以人为善、扬善弃恶、只求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美德。这与毛泽东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脉相承。作为以发展政协事业为己任的领导、委员和工作者,要“上善若水”般地牢记和践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保持为国家、为人民、为政协的荣誉多做“善事”,不求回报,“厚德”报国,以此达成“德高望重”。

  其次,厚修新知。“天道酬勤,厚德载物”,语出《论语》。“天道酬勤”,意指天意会厚报勤劳、勤奋的人,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政协所展示的舞台既无比广阔又日新月异,勤奋学习、勤奋耕耘当是政协工作承担神圣任命、不断开创新局的首要任务。要发扬人民政协“开展学习与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紧跟时代步伐,加强理论武装,增加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最大限度的充实、提高和完善自己。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深化的形势下,特别要努力掌握科学发展观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新科技知识,不断提高政协与时俱进的履职水平和能力。

  再者,厚修品行。《易辞》云:“坤厚载物,德合无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君子要以大地的品行造福万物,打造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远见卓识和人格力量。它提示政协委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厚修品行要做到三条:一要如孟子所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胸怀宽广,宽厚融通,能够同各种各样的人士友好相处,和谐共事。二要堂堂正正做人,理直气壮做事,以良好的人品和人格,赢得人们的尊重。三是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助人为乐,以人为善,既不求回报,也不趾高气扬,以高度健全的心智,促进和谐事业的发展。

  七、弘扬“举荐贤人”理念

  鉴古察今,唯才是举。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举荐贤人”、“唯才是举”所以被浓墨重彩、千年传颂,所以被许多明君视为建功立业、安邦定国、开创盛世的核心举措,根本原因在于领导者的用人之道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亡。所以,“周公吐脯,天下归心”、“访贤求才,三顾茅庐”等历史故事会经久不朽,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屈尊求才、推贤进善、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等成语更是不胜枚举,形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地位很高、份量很重、影响很大的文化遗产。这些宝贵遗产,不仅对于当今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良好风气、制度和机制的形成具有深刻影响,对于各级政协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特别是向党委政府举荐人才,同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团结民主、合作共事、参政议政的政治大格局看,政协也是培养和举荐政治人才的一个载体和通道。

  发现和培养参政议政人才和机关优秀干部,是“举荐贤人”的基础条件。政协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代表性强的特点,所以,一方面要注意发现人才,真正把那些业绩突出、形象良好、热爱政协工作、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的社会各界代表人士,不拘一格地充实到政协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要在不断提高政协常委会、专委会和委员队伍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各界别、各阶层、各群体中参政议政的“高级人才”、“领军人才”,不断增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本领和实力。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机关干部队伍的建设,关心机关干部的成长,按照“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要求,积极创造有利于干部学习、干事和成才的良好环境,特别要通过考核、挂职、下派、转录、交流等机制,努力盘活现有资源,给每一名干部提供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向党委政府举荐人才,是政协义不容辞的职责。孔子说:“知道谁是贤德的人,是智慧的体现;举荐贤德的人,是仁德的体现;引荐贤德的人,是礼义的体现。而举荐贤人的人更贤德。”因此,政协要树立“更贤德”的“伯乐”精神,高度负责地把政协队伍中的优秀人士、精英人才推荐给党委政府,使党委政府不拘一格选拔党外人才的路子更宽,余地更大。同时,也要不失时机地提拔、任用、推荐政协机关中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脚踏实地、追求进步的优秀干部。我认为,领导干部的最大政绩,不仅仅是搞了多少项目工程,做了多少有益事情,更重要是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发现、培养、重用、推荐了尽可能多的优秀人才,没有做到这一条,也是领导干部的一大失职。在“举荐贤人”时,还要向古人一样“广纳贤士,不拘一格”。孔子说:“举荐外人时,不可因为是仇人就不举荐;举荐家人时,不可因为是自己的儿子就不举荐。这样做就算是一片公心了。”唐太宗通过修编《氏族志》,敞开了出身卑微的庶族出仕为政的大门,他认为,“太平之时,必须才行兼备,始可任”。由此可见,有能有品、德才兼备,才是举荐人才的最高标准。

  八、弘扬“身心同修”理念

  我国儒释道文化中,都特别强调以“身心同修”达到“身心合一”。他们认为,“天人合一”体现了“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人我合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身心合一”则体现了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关系,并认为“身心合一”不仅是修行者安身立命之本,更是社会和谐、国泰民安之本。《大学》强调:“自天子以到於庶人,皆以修身为本,而修身在正其心。”就是说,“身心同修”之法,首在修身,为的是培养一身浩然正气,而修身又需从心灵入手,通过对喜怒哀乐的自知、自节和自控,来达到“身心合一”的中和状态;一切“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者,皆为身心不一”的表现。所以,从政者讲官德,习武者讲武德,从商者讲商德,学艺者讲艺德。“身心同修”对于今日政协工作者来讲,同样意义非凡。一是现代生活节奏快捷、瞬息万变,需要我们放平心胸纳百川,稳如泰山显定力,经受住追名逐利、浮躁风气的诱惑和冲击;二是政协智力雄厚、位置超脱,需要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和实际能力,为党政重大决策献计献策;三是政协委员大多至少已“人到中年万事忙”,强调修身养性,有利于获得健康的身体和心态,从而为政协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心力。

  如何“身心同修”?联系政协和谐文化建设的需要,大凡可从五个方面作出努力。第一,寓修于“正”。“正”者,心正、身正、事正、果正也。就是说,要始终加强世界观的修养、磨练和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政绩观和利益观,以“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作为完善人生的终身追求,让自己的内心与崇高的目标和谐一致。第二,寓修于“健”。“健”,就是健身、锻炼、运动。身体和心灵是人之整体系统里的不同方面、不同部分,身体和心灵的和谐统一,能使体内能量顺畅地流动,并使健康的身体促成心情的爽朗。目前,每天三个“半小时”被称为最有效最省时的健身之法,即清晨、晚上各用半小时,走路、爬坡、小跑或打太极拳,做自己喜欢的行动就行;中午再睡半小时。长期坚持,形成习惯,不仅身体健康,充满力量,而且心境宽阔,充满愉悦,延年益寿。第三,寓修于“艺”。“艺”者,琴棋书画、吹拉弹唱、著书立说等等,不一而足。我国保留着丰富而优秀的传统文艺样式,特别是书法、绘画和琴曲戏剧,不仅是国学中之精华部分,同时也是身心合修的绝妙载体。以艺修性,不仅能增强知识、技能和功力,而且能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强健体魄的功效,能为保持和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作出直接的贡献。第四,寓修于“乐”。“乐”者,凡指各种大众化的娱乐、消遣和休闲。通过寓修于乐,修补身体与心灵造成的抑制和损害,排解精神压力,消除身心疲劳,保持轻装上阵。第五,寓修于“静”。所谓“静”,就是让自己紧张的身体处于平和,散乱的心绪归于宁静,在此基础上,静而感悟,静而生慧,静而升华。寓修于静的方法很多,如打坐练气功、伫立观风景、静心赏佳作、闭目养心神等等。其中,如古代圣人教诲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那样,读书是古往今来“身心同修”的至尊之法。“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是传承文明的载体,开启心智的钥匙,修身养性的良师,指点迷津的向导。让我们通过读书来达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光明磊落、冰清玉洁的高尚境界。 (来源: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芳)

相关新闻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