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的航天飞机,可能很多网友会对航天飞机的概念有一点模糊,它和我们平时在机场坐的民用飞机有什么区别呢?
刘登锐:实际上外文并不叫飞机,美国叫空间渡船。
|
主持人: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都属于航天器的一种?
刘登锐:对。
主持人:这样的话,网友应该比较明白,航天飞机其实是和我们民用的飞机是不一样的。刚才讲了这么多航天器的,接下来我们聊一聊航天服,因为我们这一次神七的航天员也是要出舱活动的。他必须要穿舱外航天服,航天员穿它有什么作用呢?
刘登锐:舱外航天服是进行舱外活动必须具备的条件或工具。如果不穿舱外航天服,就很危险。它是载人航天的核心部分。它主要的作用是对航天员到太空进行舱外活动的保障和支持。一个是保障他的生命安全,保障他在舱外能够正常的活动。支持是支持他在舱外能够进行一些工作。要不你上去以后,光是飞行一下。刚开始试验的时候,人体只是飞行一下。这时是要进行工作。航天服有两种,一个是舱内用的,一个是舱外用的。舱外的航天服比舱内的航天服功能更多,技术更复杂。它的主要作用是保障和支持舱外活动。为什么要舱外航天服?在宇宙空间大家都知道,是高真空,没有氧气,没有压力,必须要用航天服来给他供氧。在太空中太阳光的照射,温度有冷热的变化,服装必须要适应最高100多度,最低负100多度的温度。航天服必须要能够耐受这样的高温。还有电离辐射,如果电离辐射很强,对航天员的生命造成危险。
主持人:舱外航天服就相当于一个小的航天器,保护航天员?
刘登锐:对。它也是有一套的生命保障系统。它要跟载人出舱活动的机动装置合起来,能够形成一个新的宇宙飞船一样,航天员就可以在舱外生活和工作了。
主持人: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的航天服有没有什么区别?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
刘登锐:大部分都是大同小异。只是国家不一样,研究的先后不一样,有一些区别。比如说苏联的航天服叫奥兰,有的也翻译成海鹰。苏联经历了奥兰D,奥兰DM,奥兰DMA,奥兰M四个阶段,现在奥兰DM和奥兰M用得比较多一些。美国叫EMU出舱活动装备,也叫舱外航天服。这两种航天服实际上制造的材料和里面包含的内容基本上差不了多少。因为他都要适应太空的环境,防止太空恶劣环境对人体的伤害,都要考虑能够排汗,能够防范太空的辐射,能够适应高低温的变化,还提供氧气、提供通信等。这些大体上都差不多。只是有一些具体的差别。
主持人:您觉得这两类航天服的制作材料和能够起到的功能都是一样的?
刘登锐:材料根据自己国家原料不一样,可能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是都差不多。
主持人:穿法一样吗?
刘登锐:穿法不太一样。苏联的航天服,上下身是连在一起的。他是从背后开一个洞进去,这样好穿一些,穿脱比较方便。美国的航天服是分开的,先穿下身,再穿上身。
主持人:跟我们常人一样穿衣服和穿裤子一样吗?
刘登锐:对。
主持人:为什么美国的更复杂一些?
刘登锐:作为航天服看怎么方便一些。俄罗斯采取的办法,美国的航天员穿了俄罗斯的航天服以后,他就觉得他穿脱都比较方便,时间就比较短,几分钟就可以穿上。另外,不一定要有别人帮忙。美国的就复杂一些,穿的时候一层一层的穿,花的时间就更长一些。
主持人:不是我们说俄罗斯好,而是美国航天员确实穿过俄罗斯的航天服?
刘登锐:对。当然俄罗斯的也有它的缺陷。
主持人:这两个国家在研究的历史过程中,有没有一些逐步的变革、改进?
刘登锐:有。航天服的演变,比如说最初的航天服就比较简单一些。从他的费用就可以看出来。开始的时候美国的双子星座号的航天服只要21万美元。后来航天飞机有的到了150万美元,有的甚至到了700万美元,后来到了1200万美元。另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已经感到了有哪些缺陷,需要进一步地改进。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材料的改进,它都有很大的进步。
主持人:等于是功能上逐渐的完善,材料上逐步的丰富,所以费用也花费越来越高是吗?
刘登锐:对。
主持人:我今天上午看新闻的时候,说有的媒体介绍我们神七的出舱航天服重量是120公斤,造价有3000多万。有的还有消息说要斥资1.6亿。您觉得可能吗?
刘登锐:航天服的重量120公斤,跟美苏开始的时候差不多。美国登月的航天服只有19公斤。至于费用,航天服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服装,这个大家都知道。至于它到底多少钱,说法不一。你说的1.6亿,3000万。美国最贵的就是1200万美元,也到不了1.6亿人民币。航天服的制造计算,看怎么计算。有的时候把出舱活动载人机动装置算在一块,把生命保护系统也算在一块,有的没有算,可能算法上不太一样。反正世界上最贵的服装就是航天服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这是指舱外航天服。舱内航天服就没有这么贵了。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人类登月的时候航天服只有19公斤,它为什么那么轻呢?
刘登锐:因为一个是在月球上,可能月球上本来的引力就比地球上小六分之一,这样算起来,我估计是19公斤,要乘以6也估计差不多。
主持人:最重的航天服有多重?
刘登锐:一般都是120公斤左右。舱外航天服,你要到了太空中再穿上它,你在地面穿120公斤的服装,很困难。舱内航天服就没有这么重。
主持人:航天服在整个研制的过程中,最难攻克的技术是什么?
刘登锐:我觉得指标比较重要,一个是灵活性,航天服穿起来,尽管在上面很轻,但是你要活动不灵活,材料不轻。灵活是要考虑的。另外还有一个安全。
主持人:有人提到航天飞机的航天服是可以多次利用的?
刘登锐:对。国际空间站的都可以。他是分段、分部分的来做的。然后把它组装起来的。所以,穿这个航天服,别人也可以穿,大家都可以用。
主持人:那么这两类航天服不太一样,有的是一次性的,有的是可以回收回来的。那材料一样吗?
刘登锐:材料都是一样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