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三亚九月十八日电 题:三亚现代都市里的古法捕鱼人
中新社记者 尹海明
海南三亚,拥有湛蓝的海水,洁白的沙滩,清新的空气,灿烂的阳光……国内外慕名而来的游人络绎不绝。三亚从一个小渔村迅速成长为一个新兴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
原来小渔村的印迹大多难得一见。
现今在三亚湾偶见村民用古老的方式捕鱼,这一“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传统劳作场景,在游客眼里,已是充满原生态味道的人文旅游景观了。
黄昏的三亚湾,夕阳慢慢坠向大海,波光粼粼的海平面上留下一道金黄色的光芒。沙滩上,一群头戴斗笠、裤腿高挽的村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数十人排成一排,用系在腰间的绳子套在一根伸向海里系着渔网的绳子上,一步步向海滩上后退,慢慢地把渔网拉上岸。
他们慢悠悠、有说有笑、配合默契地排队拉着绳子退走着。偶尔队伍中的渔民眼睛眯成一条细缝,远眺一下夕阳,从随身携带的槟榔袋里拿出一颗槟榔,放在嘴里细细地咀嚼。看上去他们更像是在享受这种集体劳动。
这一切在游客的眼里甚是稀奇。大批游人驻足参观,好奇的少男少女们更是兴奋地挤到渔民当中,体验这种原生态的劳作方式。一位摄影爱好者不停地穿梭其间拍照片,一边拍一边自言自语:“远古与现代如此完美结合,难得一见!”
一位五十来岁的渔民说,他们是三亚凤凰镇的渔民,有回族、黎族,也有汉族、苗族,政府将三亚湾的某些海域分给他们捕鱼,镇里五个村民小组的渔民们分享这片海域。
“你们的渔网离岸边有多远?”记者好奇地问。
“约一海里。我们每天用船把渔网运到一海里外,撒下网后把再把它拉到岸边。”他指指系在身上的渔绳说,“我们的船太小,拖不了网,只能用人力把渔网拖上岸。”
“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把渔网拖上岸?”
“三个多小时吧,到晚上九点多拖上来。”
“每天大概能捕捞到多少鱼?平均一天有多少收入?”
“这个要赌运气了,时多时少。有时能捕到一条一百多斤重的大鱼,但这种时候不多。”他摇摇头微微一笑说,“渔民没办法算每天平均能得多少钱!”
夕阳很快坠入大海,晚霞映红了天边,婆娑的椰影下,渔民们身后的城市已华灯初上,车水马龙,城里的人们即将开始精彩的夜生活。只有渔民们仍默默地守着这片大海——他们在大海里捞生活的劳动还没有结束。
转身离开时,看到渔民们放在沙滩上的三轮车等简单劳动工具,记者想,今天渔民们会收获百斤重的大鱼吗?这些渔民何时能拥有扬帆出海的大渔船?到那时,忙碌的现代都市人又能到哪里去寻找这古老慢悠却动人心弦的场景?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