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心外形长得像木棉花。 |
为儿童提供的儿童修车场,上面的部件可以自由拆装组合。 |
传统走马灯现象的演示仪器,需要参观者自己亲手实践才能体会。 |
广东科学中心揭开面纱规模世界第一
无数次,车行经番禺大桥时,记者发现大学城的一角有一组银灰色建筑群,其主建筑像一艘航空母舰正对着珠江,上有一只“眼睛”造型,十分生动;周边则是圆形的建筑,如航母的护卫舰。
这个建筑群,就是刚刚落成的广东科学中心。专家介绍,从广州大学城的天空俯瞰,广东科学中心如一朵盛开着的晶莹剔透的巨型木棉花,每个花瓣下都有两个展馆。那个入口处的“巨眼”,则蕴含着“科学之眼”眺望远方,不断探索与发现的理念。
|
本月26日,广东科学中心就将揭开神秘面纱,正式启用,国庆节期间正常向公众开放。
◎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3.75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科普场馆
◎一期建设工程总投资19亿元,目前是国内所有科学馆的投入之最
◎四百多个展项中,绝大部分是我省创新的,而且多是互动参与体验式的,有17个剧场。三大标志性大型展项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设置了世界上最大的室外科学体验展区,63个互动性很强的展项对公众免费开放
特点
世界最大的“科技航母”
广东科学中心外形的设计创意是“科技航母”,主体建筑位于整体建筑的中心位置,宛如一朵盛开的木棉花,西面以较大面积水体衬托建筑,宛如向前航行的船体。其实,广东科学中心即将扮演的,的确是孕育广东人科学精神的“航母”角色。
进入广东科学中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大。这座由省政府投资19亿元兴建的大型公益性科普教育基地,总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3.75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科普场馆。称其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是一点也不过的,每年它预计将迎来两百万左右的人流量。
它还是近年来少有的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巨大建筑物”。其设计方案面向世界招标,来自日本、法国、美国等国的36家设计单位参赛,最后是中国人的方案中标。
广东科学中心汇集了大批新技术、新产品,一系列最先进的科技成果都在这里得到展现。在这里,你可以穿越现实的物理空间在光影流转的星际间感受未来,在自然、人类、科学、文明的屋宇下,每一个特色展区都有让人惊奇的感受。
在这个庞大而有趣的展厅里,有着那么多神奇的东西,记者花了几个小时才逛了一圈,总有琳琅满目、意犹未尽的感觉。“你想把每一个展项都参与一遍的话,没有两三天是不行的。”李象益这样说。
除了庞大的馆内展厅和开放实验室之外。在广东科学中心主楼周边的广场园林之中,还设置了世界上最大的科学体验展区,侧重对基础学科经典内容的展示,分为视错觉类、机械物理类、声学类、数学类,共有63个展项,全部对公众免费开放。其中有一项排箫,令人们在树草之间听到自然界的美妙声响,知道物理和心理学等领域的基本知识。
科技的伟大与趣味,在这里表现无遗。
特点
外形新颖内涵新巧
科学的精神就是创新,这二个字也始终贯穿于广东科学中心的建设和展项。
省科技厅副厅长、科学中心主任张明说:“当公众站在这座恢宏的建筑物前,首先会被它的外形打动,这是科学殿堂的象征,是一座蕴涵了各种各样的创新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实用的展馆,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巨大的建筑结构展品。”
中心主楼展馆的巨型钢框架结构,应用新型隔震技术,这可以明显地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扭性能,减轻地震、台风和恐怖活动带来的振动。
而其内涵的创新点更加丰富。传统的展览馆往往是向后看,而科学中心是向前看。一般的博物馆是以陈列为主的展览方式,而广东科学中心却是突出参与互动和体验,十分新颖新奇新巧。
原中国科学技术馆馆长李象益教授是广东科学中心总顾问。他说,在广东科学中心里,解说员是很少的,只是起辅导者的角色,更多的是参观者去看、去摸、去体会。展项里有半数以上是国内的创新性项目,真正能够启迪智慧,激发创新。
为使每个展馆都能吸引公众眼球,设计者在每个展馆都设置了体现亮点、突出特色、极具震撼力的展项。
在展示技术上,突破传统,充分应用多媒体、虚拟现实、机电控制、幻影成像、舞台表演、小型剧场、声光电等多种高端、新颖、特种展示技术,应用率高达20%以上。
广东科学中心内,还创造性地建立起开放实验室,放手让青少年选择多种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甚至由青少年自己提出实验方案,启发青少年的创造力。目前开放实验室有“太阳能电池制作”、“机器人试验”两个实验项目。后一个项目选择双足步行的机器人,让青少年通过动手拆装机器人,给机器人编程序,来了解机器人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语音识别系统和人工智能。
特点
绿色建筑的典范
广东科学中心大量地应用了节能环保技术,可以说是绿色建筑的典范!
9月的天气如同“秋老虎”一般酷热,我们站在科学中心的中庭,发现虽然没有开空调,但清风徐来,非常舒服。
设计者们给我们道出了“玄机”:强调中庭通风,是岭南建筑的显著特点。科学中心的中庭利用温度差和风压差实现自然通风,实现了较好的室内舒适度,也节省了能源。
根据最初的设计方案,广东科学中心的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面积非常大,大多采用轻质结构,蓄热能力差、热懒性指标小,导致空调系统的负荷大,能耗比较高。
设计者通过减少透明幕墙面积,采用高性能的玻璃等节能措施,一方面降低了造价,一方面大大降低了运营的建筑能耗。
具体来说,广东科学中心的建筑地点原来地势比较低洼,建筑物水平面提高以后,人工湖水面就显得低了。这样,形成了上半层是展厅、下半层架空的态势,架空层与水面贴得非常近,形成了亲水平台。利用架空层特殊的建筑结构,从人工湖面上吹过来的风,可以直接进入中庭。中庭大屋盖上设计了很多百页窗,太阳光照下来的时候室内上部的空气受热蒸发,温度较低的空气就从清水平台地下源源不断地补充进去。冬天或者过渡季节,没有空调室内也相当凉快。
科学中心建筑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情有独钟。
如科学广场入口处的“太阳风帆”,屏幕可显示出太阳能发电的度数,其与公共电网相连接,每年可发电3万度。
而中庭的屋顶有5000平方米的光电幕墙,每年可发电8万度。2007年,科学中心分别被评为建设部、广东省的节能示范工程。
特点
科学与生活如此贴近
在广东科学中心内,我们会感觉到科学与生产是如此贴近。
这里有一个数字家庭体验馆。记者看到,数字家庭体验馆包含五个展示区域。第一个区域是“时代轨迹”,重现了电视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笨重到轻便,从傻瓜到智能的变迁,透过家居生活用品发展的历史印迹,感受家居生活的变迁,探寻过去、现在和未来———跨越时空的梦想生活。
数字长廊则把家的功能分解成几个部分,按照数字家庭的应用技术分类,设置八个主题展项:便利生活、金融理财、互动教育、健康保健、休闲娱乐、居家控制、网际通讯和智能家电。这里展示的是行业领军企业的最新产品和解决方案,观众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数字家庭各主题功能,了解数字家庭岭南模式的特色,感受数字生活的便利、舒适和安全,引发对数字新生活的兴趣和期盼。
数字生活区域利用舞台剧的形式,搭建一个未来家居的舞台,由观众、讲解员和机器人扮演各种角色,以数字家庭产品作为道具,以“家”的抽象元素作为布景,配合一系列卡通短片,生动展现未来数字生活。
“新品发布”区域则利用现代科技营造极具震撼力的视觉效果,烘托展场气氛,企业在此发布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举办新闻发布、产品推介等活动;以需求为导向,组织数字家庭专题展,举办各种数字生活产品博览,配合产品发布开设企业产品专场,拓宽观众视野,拉近企业与用户的距离,促进产业合作与交流。
数字家庭体验馆尤其注重体验教育,许多展项采用的是真实体验形式。例如:电子政务展项,观众就像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真实地办理香港通行证和签注。这就使公众有可能更深入地理解科技成果的科学内涵,用适合大众的科普教育方式展示科技成果,也拉近了科学与公众的距离。
三大标志性展项
国内科技场馆设置专门的标志性展项的尚不多见。广东科学中心在场馆入口、场馆内中庭的显著位置设立了三个标志性展项:变形、连接和太阳风帆,集中体现广东科学中心教育的核心理念,体现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体现科学知识、科学思想与方法,启迪公众勇于科学探索与实践。这三个标志性展项是广东科学中心教育本质特征的标志。
连接
在广场中心入口处的露天广场上,两个巨大勺子一样的物体不停地摇摆,似乎是在迎接游客们的到来。原来,它们每座塔都有一条大型旋转臂,一头抓着一个LED显示屏,另一头则抓着一个平衡物。旋转臂不断旋转着,当每条旋转臂上的圆盘旋转路径相互交叉时,LED显示屏的图像发生变换,好像在将各种概念进行相互“传递”。屏幕与图像在立体塔柱上的实际运动轨迹形成一个“无穷大”符号(躺着的“8”),从而强化了“连接”的概念。
“连接”多媒体主题包括《生命的开始》、《季节循环》和《太阳能》,展示出了人类、自然、科学以及文明之间内在的联系,以及科学技术永恒的发展规律。
变形
标志性展项“变形”,是六个活动的二维或三维几何形体,最大、最复杂的造型为立方条(cubebelt),它悬置在大中庭的中央,其它五个变形体在一定距离之外环绕着它悬挂运动,分别是双螺旋、星型花簇锥体、翻转式平行面、套嵌式锥体和七彩圆环。
六个变形体在大中庭的空中,造型像天体一样,动作优雅而缓慢,或打开或关闭,或正折叠或展开,或旋转,永不停息、不断变换。六个变形体的各种造型展示了现实世界中处处发生着的、持续的动态变化,反映出科学发展的无穷与变幻,启迪公众去探索、发现。
太阳风帆
太阳风帆是一个造型美观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如一个远航的风帆,寓示着不断进取、开拓未来的科学精神。通过显示屏公众可以了解到太阳风帆光伏系统性能、运作的各种数据信息以及周围的环境情况,以及太阳能的各种知识,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利用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太阳风帆将成为广州市一个引人注目的环保焦点。
专题撰文戎明昌
专题摄影王辉
统筹林亚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