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
特别关注·奥运回眸
中国体育全面发展的起点
——“两个奥运”对中国体育发展影响深远
8月24日的北京之夜,我们在全世界的欢呼声中迎来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奥运金牌排名第一的历史性时刻;9月17日的北京之夜,我们在全世界的感谢声中又迎来了中国残奥代表团蝉联残奥会金牌榜第一的光荣时刻———从1984年首次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到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中国体育用了24年的时间,完成了向奥运迈出第一步到成为“世界第一”的梦想。
中国,用金牌总量奠定了体育大国地位,值得国人自豪和骄傲。在举国喜悦的同时,我们同样应理智地看到,金牌并不是中国体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成功举办了“两个奥运”,在向世界展现一个全新中国的同时,也为包括竞技体育、残疾人体育和全民健身在内的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正如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总结中国体育代表团奥运表现时所说:“北京奥运会绝不是终点,而是中国体育全面发展的一个起点。”主场优势助力竞技体育大发展
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当中国代表团在旗手姚明的引领下走进体育场,“鸟巢”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在此后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赛场上,这样的欢呼声一直持续不断。中国代表团能在“两个奥运”中双双占据金牌榜首位,自身实力的强大自然是主要因素。但不可否认,无处不在的主场优势,同样为中国竞技体育在北京取得大幅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自国家体育总局的一份统计表明,2004年雅典奥运会,东道主希腊的金牌数增加了50%;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澳大利亚的金牌数增加了77%;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美国的金牌数也增加了18%。同样,自从北京在2001年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之后,中国体育行业深受鼓舞———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数从2000年的28枚增加到32枚;今年8月的北京,中国代表团占据主场之利,终以51枚金牌和100枚奖牌的优异成绩,高居北京奥运会金牌榜首。
同样的“主场效应”也出现在即将主办2012年奥运会的英国代表团身上。在悉尼和雅典奥运会奖牌榜排名都是第十位的英国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上异军突起,一举收获了包括19枚金牌在内的47枚奖牌,创下百年以来的最佳战绩。而在刚刚结束的北京残奥会上,英国代表团更是以42金29银31铜的成绩位居中国队之后,排名奖牌榜次席。“我们的目标是在伦敦奥运会奖牌榜上排名第四。”英国体育大臣特莎·乔韦尔在奥运会后自信满满!
当然,中国竞技体育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非偶然,也不仅仅是主场效应所带来的影响。对此,西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夏思永的看法也许很具建设性:“不可复制的主场优势固然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效应,但金牌背后所折射出的中国体育机制在短短几年间的"重要升级"才是真正的决胜根本。奥运背后,中国体育制度的改变已经在奖牌上反馈出了正确的指引性信息。”“后奥运时期”体育发展潜力巨大
正因为有了这种从观念到制度的多层次改变,可以预见中国体育在“后奥运时期”同样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上升空间。设施完备的奥运场馆等硬件和“两个奥运”的理念与精神等软件,将对中国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以场馆为例,北京奥运会的31个比赛场馆成了奥林匹克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将大大促进全民体育运动的发展与普及。从规划建设开始,大部分奥运场馆都将在赛后得到很好的再利用,成为学校体育设施和群众健身场馆的一部分,为全民健身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便利。
其次,“两个奥运”在全社会激发出来的体育热度愈发高涨———奥运门票“一票难求”;畅游奥林匹克公园成为时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和国人同享奥运乐趣;全国各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全民健身新热潮;残疾人运动员的精彩表现进一步促进了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深入发展……
我们相信,中国体育将在“后奥运时期”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竞技体育将会继续深化改革,重新思考“后奥运”的中国体育发展战略;国家将会继续加大对全民健身的投入,以“举国体制”来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
由此可见,“两个奥运”所带给中国体育的不仅仅是金牌的喜悦,更是一种体育发展思路和体育观念的积极转变,是中国体育事业进一步走向良性发展的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