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的砚台石嘴山的煤,吴忠的甘草中卫枸杞,固原市出产的二毛皮。”
这首歌谣所描述的,是宁夏五宝:蓝黑黄红白。蓝宝贺兰石砚,宁夏贺兰山脚下银川之特产;黑宝太西无烟煤,煤城石嘴山的骄傲;黄宝甘草,回族之乡吴忠盛产;红宝枸杞,中卫中宁之特产;白宝滩羊皮,“西海固”盐池标志性产物。
凭借改革开放春风,宁夏工农业为代表的国民经济及社会事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被誉为工业龙头的电力,为这一发展中注入了永不枯竭的动力。蓝黑黄红白,代表着宁夏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固原五色之城。五色之城耀光辉,这里凝聚着宁夏电力人的默默奉献。
城网坚强保和谐 2007年的冬天与往年相比格外寒冷。因为冰雪,宁夏通往上海等地的列车停驶,公路也严重受阻,煤电油运供应持续紧张,设施农业受灾严重,铁塔挂冰……
这个冬天,印有“95598”标志的鲜黄色抢修车在塞上宁夏大地的寒风中穿行。除夕夜,宁夏电力公司几百名配网运行员工彻夜未眠,对全区中心城市电力设备做全面巡查。
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固原五市配电网没有受到低温影响,供电正常。宁夏城市电网经受住了50年来最恶劣冰雪气候的考验。
这,源于坚强的宁夏城市配电网。
1998年,银川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城市电网改造39个城市之一。由此,宁夏城市电网开始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总投资7.95亿元的集中建设改造。
2000年,在电网建设相对滞后,全国部分城市出现电荒的情况下,宁夏电力公司电网保证了供电可靠运行。城市电网的改造也拉动了居民用电消费,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热销,电力市场走向多元化。
宁夏电力建设工程公司项目经理马莉常说:“在我心里,每个工程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要把工程非常漂亮的交出去。”2006年建成投运的220千伏高桥变电站,是一座被她亲切地比作“小家碧玉”的变电站。这是西北首座GIS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同年,月牙湖330千伏变电站、月徐330千伏甲乙线的建成投运,标志着银川电网实现了结构性升级:电压等级由220千伏升至330千伏;电源由2个增加到银南、银北、宁东3个;银川地区35千伏——330千伏变电站星罗棋布,总变电容量达到5113.1兆伏安。电力支撑,使银川建成“西北地区最适宜创业、最适宜居住”区域中心城市的图景越发清晰起来。
超前发展的城市配电网改造工程推动了宁夏城市化进程。220千伏、330千伏输电网随着大坝、中宁、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大型发电厂上网,由南向北建成并逐步延伸。
工业发展电先行 宁北煤炭、发电、冶金、机械制造工业基地石嘴山,今夏与区外16家企业签约16个,总投资额35.93亿元,创下石嘴山市招商引资之最。电力支撑了石嘴山转型,治理环境污染、打造“山水园林”,使这座老工业基地赢得回报。
宁夏恒力集团,一个落户石嘴山河滨工业园区的上市公司。从1965年建厂时起,员工家属无偿用电,企业每年要额外支出460余万元用于供电和维护。2002年,实施一户一表、抄表到户城市电网改造,宁夏电力为企业甩掉这个背了几十年的沉重包袱。
工业园区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毋庸置疑。宁夏电力围绕五市负荷用电线路改造,重点加强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供电能力,建设了降压变电站,安装企业专用变压器,提供经济合理的供电方案,实施“重供、管用、维修”一条龙服务……
2005年9月,宝丰工业园区始建,宁夏电力专门为园区架设了一条10千伏施工专线,宝丰集团公司副总裁李宝华看到电力职工调研用电负荷、调整电网规划、为园区设计最优供电方案,感慨得用“掏心窝”的话说:“他们这是把我们的项目当作自己的项目来对待啊!”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城市电网改造,110千伏环网供电模式逐渐形成,银川、吴忠、石嘴山、固原、中卫五市先后实现了“手拉手”供电。大型企业客户逐步实现远程自动化集中抄表,企业调整用电方案更为便捷。
小巨人、东方有色金属集团等一批大型龙头企业落户宁夏,稀有金属、碳基材料及加工、多晶硅等特色产业在五个地级市工业园区渐成规模。优惠的政策支持、可靠的电力供应保障,将越来越多国内外投资商吸引到了塞上宁夏这片充满生机的大地。
电缆入地靓古城 中卫沙坡头,奥运圣火宁夏境内传递的起点。当宁夏第一棒火炬手张贤亮在沙坡头景区广场擎起火炬时,他的身后是连绵的沙丘与蜿蜒的黄河。这幅图画中看不到一根电杆、一条线路,是架空线入地工程成就了这壮美景色的浑然一体。
曾经有投资商反映,中卫市的旅游业很有前景,但顾虑电力设施跟不上,沙滩娱乐项目无法上马,电杆电线也影响景区美观。及时开展的城网电缆入地改造为中卫市招商引资增添了有利砝码。
曾经有人怀疑:“城市配电网电缆入地改造是花钱修面子,值得吗?”宁夏电力公司负责人给出的答复是:今天不修,总有一天要花更大的代价去修。
一些大城市“短视”带来的问题,给宁夏电力人以启迪。过去很少考虑地下通道的建设,而一旦新用户用电,负荷电源却接不过去,电缆通道改造对道路“开膛破肚”的还少见吗?
宁夏没有重复这条路。在配电网改造过程中提高电网输电能力和运行效率,节约使用土地资源,建设“两型一化”变电站及“两型三新”输电线路,使电网建设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2003年以来,银川市投资7.5亿元,完成了主干道42条线路共188千米及小街巷135条线路共202千米的电力线路入地改造或绝缘化工程,完成比例分别为85.71%和81.325%。在小街巷绝缘化改造时,电力职工都是在夜间靠着微弱的灯光拨线头、装绝缘子;线路改接停电无法避免,电力职工就尽量带电作业,终于在闷热潮湿的电缆通道里,“啃”下了闹市区电缆入地这块硬骨头。城市电网的改造美化了城市环境,也提高了城市供电可靠性。2007年,银川城市供电可靠率达99.935%,城市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8.884%。
经过多年建设,宁夏各城市配电网已形成“区域明确、供电可靠、容量充足”的分区配电网络。就是那个在沙坡头第一个接过火炬的宁夏作家张贤亮,他对宁夏有着这样的评价:“我认为,中国内陆省区和城市,最能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变化和成就的应该算宁夏和银川,几乎可以当作改革开放的标本。”
祖国大西北,五色宁夏耀光辉。宁夏电力人愿意为宁夏腾飞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周志忠马志伟)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