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9月21日电(记者 艾福梅 章利新)为避免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遭到破坏,中国政府在制定文物保护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近10年来累计投入近7000万元用于西夏王陵的抢救性保护。
银川市西夏陵区管理处文物管理科科长王昌丰说,1999年,国家计委划拨专款1000万元用于西夏陵3号陵园的文物保护和研究。
此后近10年间,中国政府先后划拨专款近7000万元用于西夏王陵的抢救性保护。
根据“西夏陵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一五"规划方案”,在2006-2010年间,中央政府还将划拨20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3882.3万元,用于西夏陵4号陵地面建筑遗址的抢救加固保护、6号陵地上地下建筑遗址的抢救加固保护以及陵区考古工作站、西夏博物馆设施改造等8项文物保护项目。目前,中央财政已经拨付其中部分款项。
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位于贺兰山中段东麓,距宁夏银川市城区(西夏都城兴庆府)35公里。在方圆近50平方公里的陵区内现存9座帝陵、253座陪葬墓、一处大型西夏建筑遗址和数十座砖瓦窑址,其规模与河南巩县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当。
西夏王陵是研究西夏物质文化、社会历史及与中原渊源关系的重要实物资料,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然而,由于西夏陵遗址分布范围广且较分散,周边农场、军事单位、农牧户多,过度放牧、教练车辆等行为给古文化遗址带来严重破坏,特别是人为踩踏、羊只攀登等因素的破坏更加剧遗址的退化,也破坏了陵区原始环境风貌。
著名西夏学专家李范文说:“正如兵马俑是秦汉文化的代表,西夏王陵也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全世界独此一家。如果不加强保护,对于今后整个西夏历史文化的研究都将是致命的打击。”
早在2001年,宁夏就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重新编制了《西夏陵保护规划》,为保护陵区总体格局完整,使陵墓建筑遗存环境和自然环境得到有效治理,陵区现存文物得到有效保护提供了依据。
据了解,经过抢救性加固保护,西夏王陵夯土遗迹的耐风蚀强度可提高15-20倍左右,耐风化和耐雨水冲刷的强度也有很大提高,有效延缓了遗址的进一步风化。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起草西夏陵文物保护"十二五"规划方案,拟定将对1号和2号帝王陵以及其他陪葬陵进行物理加固保护,防止陵墓出现倒塌情况。”王昌丰说。
被认为是“打开西夏文化的钥匙”的西夏文字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在世界上第一部西夏文字典《夏汉字典》的基础上,李范文经过详细考证,认为全部西夏文字共计5917字,除去50个韵字,实际上有意义的资只有5857字。这一成果在李范文已经出版的新版《夏汉字典》中得到展示。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