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59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李宝权将于9月28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个人书法展。本次展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为预祝本次展览成功举行,本报特选刊李宝权的部分书法作品,以飨读者。
淡泊明志丹青写心
杨仁恺
宝权出身寒门,自幼习书,有较深的书法功底,但却从不满足。他求深、求精、求高远,习书几十年,不事张扬。就象他从政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扎扎实实做学问,真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劲头。
他不求名、不求利,唯求真才实学,这也是他赢得良好口碑的所在。二零零一年,宝权拿着他的书法作品,再次登门求教,我看了他的字颇为震动。于是,在他写的条幅旁欣然题道:“宝权同志,政务之暇,雅好临池,对汉魏碑贴颇有心得。是帧运笔流畅,结体典雅,不同凡响。”这些年,宝权学书的历程亦伴着他从政的历程,从政的历程亦是笔墨相伴的历程,书和笔一直没有离开过他。他几十年如一日,“闻鸡起舞”,临池不辍,日积月累,功夫不负有心人。
宝权同志不是那种仅仅满足于对书法艺术的一般性把握,满足于写得一手好字受到业外人士恭维和赞誉的人。他认真临贴,师法古人,转益多师,博采众家之长。早年从柳公权《玄秘塔》入手,又临欧阳询,后入隶法,《史晨》、《乙英》、《曹全》、《张迁》、《石门颂》、《泰山金刚经》,遍临汉碑,广涉魏法。
宝权的隶书我见过的较多,早期作品受今人王暇举的影响较深,这些作品耳目一新,传统功力明显提高。所作隶书,既有《张迁》的雄强,又有《曹全》的灵秀,结构整严,端庄朴茂,开张有致,得心应手。其行书,师法二王,于兰亭用功最勤,旁及杨凝式,取精用宏,兼有隶意,笔力沉实而灵活,字里行间有浓郁的书卷气,厚重苍朴而不失雅致。
宝权的草书以前我从未见过,这次看了他的草书长卷,使我十分震惊,真乃宛若游龙,笔走龙蛇,鸾舞蛇惊之态。可谓智巧兼优,心手通畅,已达到了做为书苑中人不同凡响的境界。
宝权同志的书艺,具备了“文人之心不竭”之慨!正是如此,从政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为书家“文人之心不竭”才能幻化出笔底的烟云舒卷,字里行间的气象万千。有此之心才会淡泊守志,才会有这丹青抒写的高远情怀。
前人所谓文如其人,书如其人,诗如其人。信然!我们从宝权同志的书法作品集中可以得到明显的印证。同时藉以窥知前贤作品之所以受到青睐,而且长久不衰,其中原理也正在于此也。
二零零五年四月
心手双畅龙虫并雕
李仲元
与宝权为友已多年矣。这是一种以书法同好为契缘,互相钦慕而又其澹如水的交情。
宝权习书有三个突出特点:
首先,宝权以极尊爱的态度对待书艺。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古艺,有数千年绵延不绝的历史。三代秦汉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赖以传递。中国人的美感情结展现在它的线条之中。可以说,书法是中国的神圣之艺,是中国人最高雅的活动。宝权选择习书之路,是以修养自我,陶冶心性为目的的文化行为。从而确定了他严肃、郑重、尊爱的执艺之态。勤奋于楮墨之间,恬淡于功利之外。既无任情点染,玩世不恭的态度,更无雄踞书坛以争名博利之想。纯正高雅,十分可贵。
其次,宝权坚信天道酬勤之理,以勤奋补时缺。他以百忙之身而耽爱书艺,实在是选择了一条艰辛之路。孔子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话。他常年政务繁忙,可以说“余力”是不多的。在如此忙迫之中,竞将事倍而功半的书法作为自己的业余活动,真是难为了他。多年来,他的三余之法,习书不辍。班前早起临帖,归家晚睡练笔,偶得些许空闲,则读帖解意。以至书纸等身,废笔成丘,以惊人的毅力,坚持书艺精进之路。勤哉,宝权!
第三,宝权习书以心智求之。把理性和艺感作为习书的恳启之术。宝权习古,先会古人之意,体味先贤风神气韵之所在,然后纵笔追摹,反复求索,务得其妙。艺术并非技术,不以力、巧为要。必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心手会归,方能风神自远。倘一味苦练,既少理性思考,又无艺感理解,心迷手昏,焉得书艺之真谛?常言道:一艺之成,匠心良苦,强调的就是匠心。空会其心,韵高而手拙;徒习其手,手巧而韵俗。惟“智巧兼优,心手双畅”者,方可中规涉妙。此乃宝权书艺所以速进之金箴也。
书法艺术乃文人终生之事,人生百年,艺途万里。宝权书艺必将炉火纯青,以雄浑宏逸之笔触,抒写壮美生动之人生,在书艺之路上奋然前行。
贺宝权书法展
董文
摩挲金石日躬亲,
尚象形追尚势神。
铁线云波生诡谲,
吹沙淘漉作真人。
万机偷取一暇勤,
卅载临池杵作针。
竖勒横鳞如意处,
惊看入木已三分。
碑意帖情魂梦中,
独将隶草会群雄。
砚农笔正因心正,
舒卷烟云气似虹。
正是秋高气爽时,
喜携锦卷赴京师。
关东济济藏龙虎,
一帜高扬载誉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