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在公寓训练
▲航天员抵达酒泉后,就入住问天阁航天员公寓,这是问天阁外景 摄/王丹
航天员昨入住问天阁公寓 看电视也要在一起 会见厅玻璃墙由八一电影厂设计
三名航天员住一个大套间
3名航天员住在一个大套间,看电视也要在一起,航天员会见厅的有机玻璃墙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灯光专业人员设计的,记者拍摄时不会反光。
昨天中午12时35分,6名执行“神七”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和候补航天员,从北京乘飞机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入住航天员公寓问天阁。
问天阁取名
取名缘于屈原的《天问》和苏东坡的诗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我国航天员在酒泉发射基地的工作生活区。
|
外围
警卫轮流巡逻 8人一组
航天员入住圆梦园里的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后,圆梦园周边的安保措施明显加强。
记者在圆梦园外看到,之前一直关闭的圆梦园大门已经敞开,门口的解放军士兵两人一组担任执勤任务。同时,园内其他地方也有两人一组的士兵,面朝外执勤,确保周围安全。
在圆梦园两侧的宇航西路和宇航东路上,不时有8人一组的警卫轮流巡逻。进出圆梦园的车辆、人员也明显增多,他们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才能进入。这些都与航天员到来前悠闲宁静的圆梦园形成了鲜明对比。
据站岗的士兵介绍,无关人员现已禁止在圆梦园外长时间停留。
进入
身穿防护衣持证才能进
问天阁在执行神舟飞行任务期间是谢绝参观的,大门有严格检查,所有进入其中的人都必须出示专用通行证,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和消毒,并穿上严严实实的防护衣方可入内。
草坪上还有三个“大明星”,它们分别是由执行“神五”、“神六”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亲手栽种的纪念树。
现在,这三棵松树除了享受园林管理人员的特殊照顾外,也是游客们争相合影的对象。
房间
住一个套间看电视也在一起
航天员公寓是问天阁的核心区,这是专门为航天员设计的,是他们住宿和活动的地方,航天员飞天前三天都要在这里度过。
一楼主要是航天员的训练和饮食场所,设有医监医保室、心理训练室和桑拿洗浴室等设施,航天员的餐厅也设在一楼。
二楼是航天员的居室,共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三套住房。航天员的住房是标准的三室一厅,家具和设施都很普通。航天员的卧室里没有配备电视,只在客厅里设有一台。
据了解,由于执行“神七”任务是由3名航天员组成的飞行乘组,所以他们将被安排在一个大套间里,这是为了让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更多的接触,工作起来更默契。
航天员训练中心的负责人说,作为一个共同执行飞行任务的集体,他们看电视也要在一起。这主要是为了培养航天员团结协作的意识。
签名
航天员出发前 宿舍门上留名
在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航天员住过的房间门后,还保留着他们出征的具体时间和签名。
现在,这些签名已经被管理部门用薄膜裱着保护了起来,成为航天城里别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在一扇大门上,是“神五”首飞航天员梯队的签名,杨利伟、聂海胜、翟志刚各自刚劲有力地把名字写在了上面;另外一扇大门上,则是“神六”飞行乘组费俊龙、聂海胜的签名。
这些门,都用塑料膜保护了起来,因此颜色一点都没脱落。
不过,由于前两次的载人飞行都是在早上9点左右进行发射,所以这些签名的落款时间,全部都是“凌晨”,特别是“首飞”的2003年10月15日,时间竟然是“凌晨3:00”。
会见厅
玻璃墙由八一电影厂设计
说到问天阁,就不能不说一个重要的地方,也是上镜率最高的地方——航天员会见厅,那里是专供航天员出征前与领导人和媒体记者见面的地方。
会见厅的设计非常独特,一面半弧形的有机玻璃将大厅分为两间。里间较小,现在摆放着三把坐椅,供航天员使用,最终确定的执行“神七”任务的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就将在这里和大家见面。
玻璃墙将航天员和外面的人隔离开来,保证处于出征状态的航天员不受任何病毒感染。玻璃里外的人互相能看得清清楚楚,但说话则必须依靠专用通信设备才能沟通。
这面玻璃墙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灯光专业人员设计的,保证会见时,媒体记者能在外面拍摄到清晰的图片,不至于反光。
会见厅是整装待发的航天员在问天阁的最后一站,执行“神七”任务的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也将在这里踏上出征之路,吹响中国人第三次、也是真正意义上进入太空的号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