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九月二十三日电(崔健陈静) 历经两个半月的艰辛,中国第三次北极考察队终于“回家”了。上海吴淞边检站组成“雪龙号青年突击队”,今日赴吴淞锚地为创造多项北极科考新纪录的“雪龙号”科考队成员和船员办理了入境手续。
明日上午,“雪龙号”将靠泊外高桥专用码头。
据悉,来自美国、法国、芬兰、日本、韩国等国的十二名基地科学家与中国队员一起,在白令海、楚科奇海台、加拿大海盆等区域开展了广泛的北冰洋多学科综合考察。
中国第三次北极考察队领队袁绍宏接受了采访。他说,此次北极考察是第四次国际极地年(IPY)中国行动计划的重要航次,也是中国对世界IPY的重要贡献之一。据介绍,科学家们实施了包括海冰站点连续观测、高纬度深海取样、水下机器人施放、卫星遥感气象探测等在内的多项现场工作,共涉及海洋学综合考察站位一百四十个,冰面海-冰-气相互作用长期定点观测站一个、短期观测站八个。袁绍宏说,此次考察科学家们在大气与海冰、物力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生物、地质地球物理等考察方面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样品。
据悉,此次北极考察是以研究北冰洋海洋环境快速变化、生态和气候效应,进而阐述北极气候变异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机理为目标的一次多学科综合调查,考察范围之广、内容之全、应用的技术手段之先进、取得的资料和和样品之多,以及到达的纬度之高,均是中国历次北极考察所不能比拟的。
袁绍宏说,考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其中包括首次在北极空投投弃式电导率、温度、深度剖面测量仪(XCTD);首次开展了人造光源海冰光学实验等。
据了解,截止目前,中国政府共组织了三次北极考察,“雪龙”船最北达到的纬度一次比一次提高。此次考察“雪龙”船挺进到北纬八十五度二十五分,创造了中国航海史上的新纪录。专家称,这不仅表明了中国国极地考察极区航行能力的提高,也从侧面反映出全球气候变化对北极的影响正在逐步加深。此外,此次考察“雪龙”船载飞机飞抵北纬八十七度一分站点考察,也是中国国在北极考察历史上的最北纪录。
科考队底栖生物专家王永强向记者展示了海星、螃蟹、虾等从北极带回的深海生物标本。他说,作为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内容之一的底栖生物调查,是中国国首次对北极地区的底栖生物进行系统的、大面积的拖网调查采集,取得了包括海星、螃蟹、虾在内的大量珍贵标本,为研究北极地区海洋生物资源和未来资源潜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