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和运载火箭两大系统的重要任务。针对“航天员出舱”和“空间应用活动”的任务特点,科研人员在神舟五号、六号飞船的基础上,攻克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关,研制的神舟七号飞船,完全满足了任务要求。
|
23日上午,负责神七飞船和火箭研制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新闻发言人贾可详细解读火箭和飞船的秘密——
解密长二F火箭和神七飞船
神七飞船比神六新研制了114台设备
较之以前的神舟飞船,神七飞船外观发生六大变化,包括飞船外侧将卸下一对“翅膀”,同时为适应航天员舱外行走的需要,增加舱外摄像机、照明设备和活动扶手等。
据介绍,神舟七号飞船采用了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三舱结构。全长9.19米,整船重量7.89吨,设计在轨正常飞行三天,并具备最长五天的飞行能力。
而与神舟六号相比,神舟七号技术状态共进行了227项更改;在飞船的697台合装船设备中,沿用设备346台,更改设备237台,新研制设备114台。
此外,为确保载人航天飞行万无一失,针对飞船上升段、飞行段、出舱活动段和返回段,可能遇到的各种故障,共考虑了185种故障模式;相应的,出舱活动段设计了31种故障对策;非出舱活动段设计了145种故障对策;回收着陆段设计了9种故障对策。研制中还安排了89项试验验证项目。
首次在轨道舱增加“气闸舱”功能
专家介绍,这次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由推进舱、返回舱和轨道舱三个舱段组成。其中,飞船轨道舱是在原轨道舱的基础上进行改装,去掉了留轨的功能,并有达到“一舱两用”,即同时具备出舱活动的气闸舱和航天员生活舱的功能。
其中,首次在轨道舱增加的“气闸舱”功能,则是主要针对飞船要完成航天员出舱活动的飞行任务,包括了增加轨道舱舱内泄复压系统、舱外航天服支持系统、舱外通信系统、舱内外图像采集和照明系统,以及气体净化装置和消耗品配置等大量相关设备和功能。
由于首次要完成三人满载执行任务,因此在神七飞船的返回舱内除了增加一名乘员座椅外,还因此增加了消耗品的配置。贾可介绍,为验证返回舱的可靠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做了大量超满载载荷空投验证实验,并改进了降落伞的设计,提高了伞系统的可靠性。
“我们还在推进舱前段安装了‘天链一号’数据中继卫星终端设备,具有图像和伴音的下传功能。”贾可说,任务期间神舟七号将与“天链一号”进行中继链路实验。“在两颗相对运动复杂、倾角各异的空间飞行器间进行无线通讯,意义重大。如成功将大大提升我国飞行器的测控覆盖率。”
火箭进行了近30项技术改进
贾可说,早前有关长征二F型神七后将“谢幕”的说法并不完善,“长二F火箭不会谢幕,还要至少打三发”。
据介绍,长征二号F火箭(简称“长二F”)全长58.3米,起飞推力604吨,运载能力为8.1吨。是我国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可靠、安全性最高的火箭。
与“神舟六号”时的火箭相比,长二F火箭技术状态原则上保持不变。但为了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安全性和舒适性,进行了近30项的技术改进。
据了解,对比以往,研制长二F时不仅增加了火箭的测试次数和累计测试时间,而且针对以往飞行中出现的非正常现象,进行了“8赫兹”问题和“415秒”问题两大技术攻关。
贾可介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通过研制变能量蓄压器,来解决神五、神六时,火箭飞行中出现的“8赫兹”的震动问题;同时,通过二级增压管路材质的铝改钢,来解决“神六”发射时,火箭飞行至415秒附近二级尾舱环境等部分参数出现异常变化的问题。
此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还参与了舱外航天服头盔、躯干壳体、通风流量分配管路、呼吸系统、活动关节、生理信号放大器等产品的研制。
大运载火箭首飞日期大概在2014至2015年
贾可介绍,根据任务发展,从第八枚火箭开始就要进行适应性修改,叫做改进型长二F,也叫长二F改火箭。最大的改动就是根据后续任务神舟八号等的需要,把火箭的承载能力增强,燃料箱要加大,提高载荷能力。
“在国家正式批准立项大运载火箭前,我们也开始了一些预研攻关。”贾可介绍,但这样的预研攻关对火箭来说,代号还是长二F,内部叫长二F改,因此不是新的型号,只是加长了一段,多装燃料使运送能力更大。“长二F不会谢幕,还要至少打三发。”他说,在大运载火箭推出前,还有很多次有人和无人飞船进行空间交汇对接,所以说神七不会是长二F的“谢幕之战”,起码还有10年左右的执行任务时间。
至于不少人关心的大运载火箭规划,贾可表示,目前大运载火箭正在报项,进行方案和初样研制。首飞日期估计大概在2014到2015年,推力会在20吨以上,是为了后面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准备的。
本报特派记者 阎世德 齐兴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