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和平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和深化改革的30年,也是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和平区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以下简称“三结合教育”)特色,推进全区教育和谐发展的30年。
3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推动下,在教育改革发展一系列重要政策决定的指引下,三结合教育作为一种“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和谐互动”的多元参与互动教育模式,经历了初创、实践、创新、发展、逐步完善、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过程,在工作中也经历了由局部到全局、由内容单一到内涵扩展、由分散探索到整体推进、由实验研究到形成特色的发展过程。
三结合教育模式的实践,是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步进行的,既体现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转变与提高,也体现了学校教育制度和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的发展与创新,为促进学生全员、全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的开放型教育模式,为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突出的成效。
法制副校长在社区为孩子讲解安全防范知识
社区教师假期组织孩子们进行活动
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做一天居委会主任”活动
三结合教育是改革开放后的创举
“文革”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迎来了教育改革的春天。和平区首创的三结合教育,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沃土上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推进了和平区教育和谐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1979年,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开始进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实践探索,并正式成立了“三结合教育委员会”。当时实施三结合教育的主要出发点是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力量共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新途径。三结合教育委员会成员主要由学校领导与当时对口支援学校的工厂、部队、街道居委会以及部分家长代表组成。刚刚起步的三结合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产生了显著效果。1980年6月,共青团中央来津考察“新风尚小红花”活动的开展情况,充分肯定了岳阳道小学依靠社会与家庭,实施三结合教育培养新人的做法,市、区也分别几次在学校召开了现场会。1982年,在天津市普教系统政治思想工作会议上,介绍了岳阳道小学依靠三结合教育贯彻小学生守则的经验。1986年,中共天津市委教卫工委组织调研组,到学校进行三结合教育的专题调研,编发了题为《思想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发动和依靠社会力量对小学生进行“四有”教育》的简报,在全市进行推广。当年9月,市教育局进一步深入岳阳道小学总结三结合教育经验,推出了《立足“三个面向”,向开放型社会化教育迈进》的经验介绍文章。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示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指引下,天津市和我国的一些地区,开始了“中小学整体改革”的实验。它标志着学校教育的改革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实施三结合教育的视角不再是一时一事的优化,已开始注意从整体上把握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从调整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教育与管理等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入手,全面抓好德育、智育和体育,全面抓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力求达到提高学校整体功能的目的。在实践中,各校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改革的重点,逐步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新概念,更加自觉地努力搞好三结合教育。
改革创新、形成特色,三结合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开放型教育模式
1991年,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指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批准,将和平区岳阳道小学所进行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体制研究”列为“八五”期间天津市教育科学重点研究课题,使三结合教育从主要是加强学生德育转向如何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探索,从主要是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教育转向对建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体制的研究探索。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而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搞好教育体制改革。通过实践进一步说明,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体制有利于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和广大师生员工积极性,增强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1995年11月,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到和平区视察,对实施三结合教育予以高度概括和充分肯定:“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品德、智力、体质全面发展。”
在世纪交替的重要时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广大教育工作者逐步认识到,如何以“大教育”的视野,迎接21世纪的挑战,如何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21世纪大教育”,是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推向新阶段的重要任务。和平区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对三结合教育进一步从完善学校管理体制,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开放性、整体性和效益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以及构建现代教师队伍等方面予以创新。
1999年,岳阳道小学在经历了20年的三结合教育实践以后,完成了天津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大教育整体改革的研究”,总结提出了“积极构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多元参与互动教育模式”的研究报告。这一实践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了对三结合教育的理性认识,完善了多元参与互动教育模式的运行框架,推进了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48万字的《托起明天的太阳》一书,《人民教育》杂志1999年第11期刊登了题为《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天津市岳阳道小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实施素质教育》的长篇纪实报道,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1999年11月15日,根据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天津市教育局和和平区政府联合召开推广岳阳道小学三结合教育经验大会,并下发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推广岳阳道小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实施素质教育经验的决定》。
进入新世纪,根据中央关于进行教育创新的指示精神,和平区进一步探索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机制的创新,自2001年11月成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后,着力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建设,加大了对全区六个教育园区的建设力度,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的辐射作用,选择教育资源丰富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向社区开放。同时完善了以新华社区学院为龙头,以六个社区学校为骨干,以社区居委会教育网点为基础的三级教育网络和业务指导网络,实现了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不仅为创建学习型城区工作的深入发展夯实了基础,而且对三结合教育的认识与实践有了新的提升。
从2002年暑期开始,作为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和平区把搞好课程改革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实践中,充分发挥三结合教育的优势,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新课程理念,并注意动员家长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课程改革,广大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变革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2004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是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中小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同年5月21日,中央领导同志来和平区考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对和平区创造的“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给予高度评价。中央主要新闻媒体集中报道了和平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中央领导同志在视察中指出:“学校、家庭、社会是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重要环节,和平区的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和巩固以学校为龙头,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才能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同年6月,由中宣部、全国文明委主办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天津召开,与会领导再一次强调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对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地要积极借鉴这一成功经验。
2004年10月11日,和平区委、区政府召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并下发了《中共和平区委、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同年10月17日,市委专门召开天津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要求全市各区县、各单位认真学习和借鉴和平区的工作经验。
2004年11月5日,区教育局党委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关于进一步推广三结合教育经验”问题,并利用和平区第21期学校领导干部学习研讨班,专门以“深化三结合教育,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在此期间,全区绝大多数学校都以不同形式深入进行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近30所学校成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实验学校。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与中央教科所在2004年12月召开的现代学校制度实验研究成果交流会上,充分肯定了实验研究成果,赞扬了和平区在实施三结合教育中引导社区力量、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整体推进学校制度创新方面所积累的各项经验。
2005年11月16日,教育部基教司、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联合组成督导评估专家组,对和平区创建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的工作进行检查评估。专家组高度评价和平区“三位一体”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区域特色,一致通过和平区为我国北方地区第一个“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
三结合教育推动了和平区素质教育和谐发展,促进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自1979年和平区第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委员会”诞生起,30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区域教育的特色优势。
(一)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了重要途径,构建了区域性素质教育和谐发展的框架体系
在三结合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虽然内涵不断扩展,但根本目标在于“育人”,在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全面素质。长期以来,区委、区政府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坚持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主题,形成了适宜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和良好环境,切实保障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把促进实施素质教育向深度发展,构建区域性素质教育和谐发展的框架体系,作为教育系统和全社会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实践中,不断把实施素质教育推向新的阶段。
三结合教育的实践突出地改变了学校教育的孤立状态,在不断加强学校教育作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连接了家庭教育阵地,疏通了校外教育途径。各学校着力挖掘社区教育资源,依靠社会各界的联动作用,加强了学生的校外实践锻炼和教育。一是请进来,二是走出去,三是大联合,四是共同治理。由于调动了全社会的力量,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有效协调,共同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格局,近几年来全区学生思想品行优秀率达95%以上,合格率达100%。
为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多年来,和平区中小学已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制度,让中小学生有计划地参加学军学农活动、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参与社区公益劳动,接触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共同建起了功能配套的学工、学农、学军以及社会考察、社会服务、艺术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等相对稳定的系列基地,这些基地成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延伸了学校教育空间,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物质环境。各中小学积极开展以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拓展学生知识为目标的课外兴趣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展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和实现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为不断完善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运行机制,和平区教育局于2006年3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的意见》,建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军营实践基地,社区服务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实施军人德育教员进校园活动。学校教育工作得到社会、家庭有力的支持和积极的配合,三位一体,形成同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教育模式,基本构建了区域性素质教育和谐发展的框架体系。
(二)促进了学校的开放和发展
首先,是学校管理的开放。三结合教育的发展和完善,社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体制的建立,使学校在建立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中,更多地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指导和监督,从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反馈意见中,审视学校办学,既有外部压力,又有内部动力,促进了实施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畅通。
其次,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开放。三结合教育的发展,把社会上先进的教育人力资源引进学校,丰富了单一的教师群体,许多学校的三结合教育队伍中,不乏老一辈革命干部、先进模范、解放军官兵、文艺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社区单位的实际工作者,他们成为学校最好的兼职教师,使学校教师力量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教师队伍,扩大为由家长和校外辅导员参加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形成了学校专职教师与社会兼职教师融为一体的新型教师群体结构,既扩大和完善了师资队伍功能,也促进了学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一些学校还请三结合教育委员会中的专家学者定期为教师作报告,组织青年教师拜专家为师,使教师不断端正教育思想,了解形势,增长专业知识与技能,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三,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放。三结合教育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型的活动环境,使教育教学活动的诸多环节不局限在书本里、课堂上、学校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把书本里的知识通过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究、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三结合教育使学生亲近大自然,走向社会,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调动了学习的自主性,扩展了他们的视野,在活动中获得了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增强了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质疑思考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养成了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第四,是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的开放。传统的学校教育评价是一种自上而下由评价主体对客体实施单向型、封闭式的终结性、鉴定性评价模式,在三结合教育的实践中,无论是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校的评价都关注评价的开放性,把社区参与学校管理、社区与学校资源共享、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的制度与措施、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等都列入了学校发展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健全了“合力育人”的组织体制,逐步完善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互动机制
和平区在实施三结合教育的实践中,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长效运行机制作为切入点,坚持组织建设与载体建设并举,创新机制与保障机制同行的原则,使学校、家庭、社会作为统一教育整体中的三个不可分割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各展所长,各负其责,在全社会形成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共同探索出体现和平区特色的素质教育发展道路和实践策略。近年来全区大力推行的“深化三结合教育,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实践探索,为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机制提供了重要契机。在实践探索中,出现了以岳阳道小学三结合教育委员会和万全道小学教育议事会为代表的三结合教育组织体制。
三结合教育委员会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评议权和监督权,其主要功能包括:对学生教育的合力功能;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功能;对学校管理的监督功能;对教师成长的助推功能;对双向服务、和谐互动的保证功能。
教育议事会是参与学校工作决策过程、促进学校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协商监督组织,对学校各项工作具有知情权、参与权、提案权、监督权,其主要职能在于对学校重大工作进行教育协商、民主监督、沟通互动和评价引导。
(四)探索“家校合作”的新途径,促进了家庭教育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在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实施三结合教育实践中,各中小学十分重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充分依靠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逐步探索出各种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途径,指导和促进家庭教育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各学校努力探寻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结合点,形成家校育人的合力。归纳各校的基本做法,一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举办家长学校,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主动了解家长的需要和能力,介绍科学的教育方法,主动为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二是成立家长委员会,各校的家长委员会委员积极参与学校各方面工作,研究家庭教育的共性问题,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及时反馈对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设立家庭教育辅导站,就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举行家庭教育咨询研讨活动,邀请优秀家长撰写家庭育儿经验,共同探讨科学的家教方法,探讨家庭教育的规律;四是利用各种形式的家长会,一方面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行为等表现,特别是学生成长进步过程及时反馈给家长,一方面邀请家长把孩子在家庭、社会的日常行为表现定时反馈到班主任和学校,密切教师、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互通情况,共同制订教育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家庭教育在学校的指导与配合下取得良好的效果;五是建立“家校联系手册”,与家长进行书面联系、对话,加强双向教育管理;六是利用教育互联网络,交流家教体会;七是通过学校开放日、校长信箱、家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反馈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的师德、师能水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满意程度。三结合教育的发展,有力地推进家庭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和家庭生活质量的提升,从而也有力地推进了社区文明的发展。
(五)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辐射,更好地为社区和家庭提供教育服务,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
“和谐互动”是实施三结合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学校更好地为社区和家庭提供教育服务,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多年来的三结合教育实践中,实现了社区内教育资源共享,既注意拓展社会教育资源,又开放学校教育资源。近年来和平区成人学校、职业学校向社区开放率达到100%,中小学向社区开放率达到70%以上。从2001年起,区教育局还推出了百名教师进社区的教育改革新举措,教师们深入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成为学校向社区辐射,将学校教育延伸到社区、拓展到家庭,整体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创举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面旗帜。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区教育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明确社区教师工作职责的意见》等文件,并于2006年建立了社区教师党支部。
实施三结合教育体现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本质要求
30年教育改革的历程,结出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大量经验,三结合教育的实践,为和平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一)三结合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和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符合国际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邓小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有关著作都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人的发展是在不断建立与扩大个人与周围世界的相互关系中,在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活动中实现的。和平区坚持实施三结合教育三十年,并在改革开放新形势推动下不断发展、深化和创新,正是大教育系统的具体体现。
(二)三结合教育适应青少年成长环境急剧变化的新形势,是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教育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的生活空间和学习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在这些迅速变革面前,学校的角色需要重新调整、定位。和平区探索实施的三结合教育,正是应对学生成长环境迅速变化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促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机制,实现三方面教育的互动和谐,对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三结合教育模式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发展”,实现合力育人的目标
和平区30年来坚持实施三结合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实现“合力育人”。三结合教育的发展,较全面地反映社会现实的需要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具有人本性、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发展性和生态性。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人的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三结合教育促进了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和谐发展,取得最佳的整体教育效应。
(四)三结合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其形成和发展并不断完善的关键,在于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互动效应”
实施三结合教育的实践说明,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不是单向的,而是互动的。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互动机制,从学校的外部开放系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处理好学校与政府、社区、家庭之间的新型关系,引导家长和社区成员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探索学校与社区、家长沟通的模式。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所建立起来的由学校、社区、家长三方组成的各种行之有效组织模式,在统一目标下,进行着多方面的探索,正展现着不同的特色。
(五)建立与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机制,体现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本质要求
现代学校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主体,是实施国民教育的重要保障体系。逐步建立起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加速建设学习型社会需要的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全面推进教育创新特别是教育制度创新,尽快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和平区长期坚持实施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和由此形成的开放型办学模式,体现了现代学校制度的本质特征,为进一步建立起现代学校制度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和平区教育局党委供稿)
和平区表彰优秀家长学校
第二南开中学校舍
第二十中学校舍
岳阳道小学第28届三结合教育联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