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澳门9月24日电 记者曾坤报道:今天《澳门日报》发表社论,提出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防患于未然,避免悲剧重演,才是关键。社论的题目为:质检部门官僚作风要改
社论说,截至21日,全国因食用毒奶粉患肾结石的婴幼儿已超过五万人,其中一万二千多人仍住院治疗,数名婴儿死亡。
今次食品安全事故代价惨重,不仅受害者多,几乎内地各省、市、区都有,甚至连澳门、香港也不能幸免。此事故亦使中国奶制品声誉扫地,内地奶制品行业陷入空前危机。目前,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宣布禁止中国大陆奶制品入口。
社论指出,李长江等高官下台,是给受害者一个交代;是中国政治的一大进步,显示中央通过行政首长问责制,铁腕整治吏治的决心;也是广大民意的胜利,在网上民众要求质监总局局长辞职的呼声不绝于耳。今次毒奶事件,国家质检总局和地方质检部门确实难辞其咎。全国廿二家企业六十九批次的奶粉检出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一个只有百余家生产企业的奶粉行业,有超过两成企业存在产品安全隐患,而且此问题存在多年,作为生产环节的监管者,质检部门事前没有任何警觉,也没有任何防范措施,最终酿成大祸。
社论说,今次事件中绝大部分患儿因食用三鹿奶粉致病。三鹿奶粉是“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推行和评定“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的主导者是国家质检总局。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三鹿奶粉因何会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因何获得国家免检资格?质检总局和地方质检部门是否恪守审查职责,是否存在疏忽而留有隐患?毒奶事件揭发后不久,国务院即剑指今次事件的祸端——食品质量免检制度,废止了这一备受诟病的制度。
社论分析指出,长期以来,内地形成了一种官场文化,不少官员喜欢争权卸责,有成绩的争相邀功,出问题后互相推诿,大不了来一番“深刻检讨”,最后不了了之。正是这种官僚作风在质监部门长期存在,最终导致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事隔四年后,又再出现毒奶事件。
社论最后说, 查清一起案件,追究几个责任人固然重要;通过问责监管者,明确权责,整治监管体系,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防患于未然,避免悲剧重演,才是关键。
(责任编辑:郑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