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信息技术和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正逐步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正是从首都北京起步的。1985年3月,随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为残疾人创造便利的生活环境”倡议的提出,北京市政府决定将西单等地的4条街道作为无障碍改造试点。
万名盲人通过语音软件使用电脑
眼前的梁姐是个盲人,60多岁了。梁姐是“文革”前记者小学所在的少先队“学雷锋做好事”时,护送过的一位盲人工人。少先队的任务是帮助梁姐穿越一条车流不息的马路,去对面的工厂上班。那时记者很羡慕梁姐,觉得梁姐懂得那么多,而且“已经工作了”。哪知生活在黑暗中的盲人是“残中之残”,生活中需要克服的困难比任何人都要多。
由于和梁姐同住在一条胡同,多年来断断续续总有些联系,有时碰上了,会停下来聊几句。虽然梁姐不知道我们所有护送过她的人长得什么样,但一听声音,她总能叫出我们每个人的名字。
由于北京西单地区整体改造,梁姐家原来住的四合院变成了现代化的居民楼,梁姐家也原址回迁,住进了楼房。洗衣、做饭等再也不用像过去一样摸索着出门了。
梁姐说,现在可以自己过马路了。有天桥、有地道、有盲道,上公共汽车有残疾人证不用买票,方便了许多,也就敢出门了。
退休后的梁姐除了玩电脑,还经常自己过马路,到自己工厂的原址上坐坐,现在厂区已被现代化商厦取代,但她喜欢静静地坐在那里,回想当年工作时的人情事故……
目前,在北京游故宫、登长城对残疾人来说已全无障碍,他们可以坐轮椅进入“前三殿”,坐电梯、走坡道爬上长城。北京市还投资1000万元,对10座市属公园进行无障碍改造。在上海,21000个家庭完成了无障碍设施的安装改造,扩大了残疾人群活动半径,切实保障他们出家门、出小区活动和就近购物等基本需求。
统计显示,北京市的盲道超过800条,总长度超过1500公里,建设无障碍地下通道和过街天桥39座,主要路口均安装了盲人过街提示音响,具备基本无障碍设施条件的大中型商场和酒店有235家,401座公共厕所、460家银行、20家邮局也实现了无障碍。
北京市从2007年8月起,将每月的16日定为“无障碍推动日。”
中国残联理事长汤小泉说:“推进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就是为了帮助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与健全人一样享受社会物质文明成果。”
7月30日,北京市开通了首都残疾人信息无障碍交流温馨平台,提供了盲人语音短信收听、聋人短信紧急呼叫等多种服务。在广东省深圳市,一些残疾人用品用具服务站里引入了各种先进的网络设备。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李伟洪说,目前,全国有1万多名盲人通过语音软件使用电脑,获取信息。从被人服务到为人服务
老程发现,除了近几年无障碍设施飞速普及之外,人们对待残疾人的态度也有了明显改变。
年近60的老程是北京芳草工艺品厂厂长,小儿麻痹症患者。记者在一个有关残疾人的论坛上见到老程正做主题发言。老程是残疾人中的佼佼者,工作之余,他坚持学完了北师大中文系的课程,还做了残奥会的志愿者。
老程的工厂有70多名员工,近30人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的残疾。15年前,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能自食其力,他开办了这家工厂。他通过残联和街道办等各种渠道招来了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通过培训后,与健全职工一起工作。
这家工厂里的残疾员工都能享受到800元的最低工资保障,而且厂里还给他们上了失业、医疗等五种保险。厂里生产的床上用品在北京的好多超市里都能看到,工人开着残疾人摩托车上班,中午还有一顿免费午餐,月工资1500元。
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各类残疾人达到8296万多人,占总人口的6.34%,目前尚有858万有劳动能力、达到就业年龄的残疾人没有实现就业,而且每年还将新增残疾人劳动力30万人左右。圆梦工作室免费上社保
既能让残疾人尝到工作的滋味,又能让他们加入社保体系,近日,北京朝阳门内史家社区推出了社区公益组织“手拉手圆梦工作室”。
居委会纪主任告诉记者,史家社区共有10名残疾人,目前已全部加入工作室,由社区老党员教会他们编织、十字绣等手艺,居委会负责寻找销路,把销售的钱全部返给残疾人。
目前爱心帮扶项目,已经把本社区所有精残、智残的朋友全部纳入了进来,实现了100%的帮扶。
得知史家社区的这个创意后,朝阳区残联特别拨款,规定每工作一次,就向残疾人支付10元钱的工作费,而这些钱恰好够每位残疾人缴纳当月的保险费。
泥塑、布糊画、中国结,古色古香的商业街……,位于什刹海烟袋斜街的北京“希联圆梦”残疾人工艺品店,是整条街上最漂亮的门店,这也是北京市首家残疾人手工艺品专卖店。在商店一角,几位残疾人现场制作了葫芦烫画、布贴画和山核桃工艺品,一位顾客说:“看了他们制作工艺品的过程很受感动,买他们的作品,希望借此为残疾人提供一些帮助。”
心灵手巧的小刘是个肢体残疾人,行动极其不便,她只能每周来一次。她告诉记者,残疾人手工艺品店为奥运会和残奥会提供了1.5万件手工艺品。她编的中国结,图案都是自己设计的,很受欢迎。
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赵春鸾说,“温馨家园”———这个由北京街道、乡镇创建的综合性活动和服务载体,是专为满足残疾人的特殊需求,依托本地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建立的。对于那些重残无业和智障的残疾人,不计家庭收入,为每人每月提供一份390元的低保,残疾人还可以通过手工作业得到相应的报酬。
残疾人在温馨家园编制手工艺品,然后在残疾人手工艺品专卖店销售,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双手一个月能够赚取1000多元的生活费。
自2003年创建以来,北京市已建成“温馨家园”1400多个,其中示范型温馨家园150个。曾在北京残奥村每个房间里挂着的大红中国结、造型生动的脸谱等7500件手工艺品,便是由这150个“温馨家园”的残疾人制作的。
中国残联理事长汤小泉表示,将和旅游部门协商,使该专卖店成为今后“胡同游”的固定参观点,实现为残疾人增收,获得更多生活来源的目标。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汤小泉表示,目前,我国有残疾人8300万,占全国人口的6.34%,涉及2.6亿家庭人口。据不完全统计,涉及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有50多部,形成了以宪法为依据,以刑事、民事、诉讼等法律为基础,以《残疾人保障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地方法规为支撑的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体系。
我国提出了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国建立了19000多个各级各类康复机构,已经为1330多万残疾人进行了康复训练,2007年城镇新安排39.2万残疾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