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 > 神七消息

火箭系统的年轻人

  新华网酒泉9月24日电(记者张汨汨、白瑞雪)“如果妈妈知道我在发射那天的位置,只怕会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的。”26岁的陈文静说到这里,抿嘴一笑。神七点火发射前,她将是最后一个撤离发射塔架的人。那时,已经加注燃料的火箭,还有15分钟就要喷着烈焰上天。


  “我倒不害怕。”她说,声音细细的,“年轻人能参加这样庞大的工程,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在载人航天工程的火箭系统,一大批与她年纪相仿的年轻人,正在同心协力地做着同一件“有意义”的事——托举“神舟”上天。

  “为了祝贺你当爸爸,咱们放一个400吨重的礼花!”

  30岁的胡海峰是火箭利用系统的副主任设计师,他与火箭团队3个月前来到酒泉发射场,立刻投入了高强度的工作。在浩如烟海的数字、公式与报表中,他的心情格外复杂:除紧张、兴奋外,还有些担心和愧疚。

  “我妻子的预产期就在发射前后这几天,我有好几次都梦见小孩出生了。”胡海峰说,“以前总看到文学作品里有类似的事,这次亲身体验了一把。”

  同事们都理解他的心情,紧张工作之余,几个“兄弟”会过来拍拍他的肩膀:“海峰啊,为了祝贺你当爸爸,咱们放一个400吨重的礼花给你庆祝!”

  ——火箭起飞重量是479.8吨,堪称世界上最壮观的“礼花”。

  “加班加得忘记吃饭,熬夜熬得天昏地暗。”牺牲休息、牺牲家庭……火箭团队的“传统”被继承下来,却加进了年轻人特有的活泼。压力、紧张与负担,往往在相互间的调侃中被暗暗地消解了。

  “我们控制室好几个年轻人,有的孩子不到1岁,有的才3个月。”胡海峰说。

  制导系统的巩庆海今年28岁,新婚半个月就来到发射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神舟飞船发射任务,这几个月,跟着师父学到很多东西。”他说。

  他口中的“师父”叫吕新广,今年也不过30岁,却已是火箭制导系统的负责人了。

  “我自己的老师比我大10岁。”吕新广说,“像我这个年纪的,基本上都带了"徒弟"。当然啦,互相间都叫名字的,就差个两三岁,"师父师父"的,多别扭。”

  过去,我国的火箭型号少,发射任务也少。“听老同志说,他那时守着一个单机,一守好几年,要当个副主任设计师,没有10年工夫根本不可能。”吕新广说,“而现在是好几个任务同时开展,一个人要负责几十个单机。30多岁当厂所领导、20多岁当主任设计师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工作量的增大,加速了航天人才的成长。今日的火箭团队,35岁以下的年轻人超过2/3,“70后”已成为中坚力量。

  “你们单位没结婚的男同志多不多?”

  青春血液的注入,使得火箭团队增添了许多时尚与新潮。然而,“火箭”精神绵延几十年的脉络,却一直清晰。

  “年轻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但航天文化的同化力是很强的,进入这个团队,身边的氛围会逐渐地感染你。”宋征宇35岁时就已担任火箭系统的副总设计师。他参加工作,正是在人人“向钱看”、争相“下海”赚钱的上世纪90年代初。

  “我当时分到研究院,等了好长时间没工作干。他们说,反正你肯定是要走人的,还给你分配什么工作?”宋征宇回忆。

  那时候,航天部成了解决北京户口的一个跳板。火箭研究院连续培养了五六届研究生,全部跳槽走人。

  正在犹豫之中,一次发射场的现地观摩,改变了宋征宇的一生。

  “我们有位老同志在火箭上加装了全国第一个"高速飞行器导航装置",他当时得了癌症,结果连化疗都不愿回去做,一定要坚持到火箭发射上天。”

  谁也没想到,那次发射失败了,火箭在0.3秒内剧烈爆炸。“他设计的那项装置还没开始工作,就因为别人的失误而夭折了。他坚持了这么长时间,最后没有得到任何验证,任何回报……”

  很惨烈,很悲壮。然而,正是航天人这股悲壮的气质,产生了比磁铁还强的吸引力。那次参加现场观摩的年轻人,全部留在了火箭团队,今天,他们已成为整个系统的中流砥柱。

  “时间一长,就真心爱上了这份事业。什么待遇,什么辛苦,都不去想了,就记住了发射成功的那种喜悦,那是任何语言都难以形容的。”宋征宇说。

  走过了“文革”的人才断档,走过了“经商潮”的人才流失,如今,航天事业有了越来越强的吸引力,过去门可罗雀的招聘点,现在“挤破头”。许多一流高校的毕业生,开始争相向航科集团投送简历。

  地面控制系统的刘京涛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那正是神六震撼世界的一年。

  “我当时想,如果能去搞载人航天该多光荣,结果真就招到火箭系统来了。”刘京涛说,“在别的地方也许挣钱更多,但这里氛围融洽、积极、向上,更有魅力。”

  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更加重了航天事业在国人心中的分量。“如今经常有亲戚朋友来打听:你们单位没结婚的男同志多不多,给我们介绍一个!”刘京涛说着,笑了。

  “这下可完不成"国家任务"啦!”

  30岁的李新明是火箭姿态控制系统的副主任设计师,平时工作,他总随身带一个小本子,有点数据、问题就记下来,计算器也揣在身上。

  “我们都是老同志带出来的,他们做每件事情都特别细心,对每个数字都看得非常仔细,时间长了,我们也养成了习惯。”李新明说。

  同在控制系统的老专家林文杰,72岁还在一线工作,给李新明很大触动。“每次测试完,他都要一个个地核对参数,还给你讲,这些参数是怎么测的,表示什么,会受哪些因素影响,等等,几万个参数啊,他一点一点讲完、一个一个核对完。”

  李新明至今还记得自己工作后交的第一份设计报告。“写完后我还挺得意哪,哪知发下来一看,上面用红笔标了一大片,前后稍微不一致的地方、哪怕一个标点也给圈出来了。我这才知道,原来做火箭要细到这种程度。”

  航天队伍一直强调“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到了新一代火箭团队,被强化成“更严、更细、更慎、更实”。长征系列火箭已经连续66次发射成功,“成功越多,压力越大,大家都提着一口气,尤其我们的火箭是运送载人飞船的,更要百分之百地安全可靠。”李新明说。

  他已参加过5次神舟发射任务,“我的感觉是,工作越来越细了。”

  过去做测试,只要结果不超出正常范围就算过关,而现在,“这就算不负责任。现在要看在正常范围内,它是靠近上限还是下限,偏差有多大,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最严重会怎么样……”

  这当然使得工作量“呈几何级数”地增加。承担神七任务三年来,他们没有休过一个双休日。

  “休假制度改革时,我们还议论过,说这下可完不成"国家任务"啦!”李新明开了个玩笑。参加工作以来,他没休过一次假。

  正是靠着这样一种心劲,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年轻人,发射神舟七号的这枚长二F火箭,可靠性评估指标从过去的0.97提高到0.9807。

  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在发射前的记者见面会上宣布:这一枚“神箭”,将更加舒适、更加安全、更加可靠。
(责任编辑:郑小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吕新广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