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香老人在被野猪啃食过的玉米地中拣掰玉米,今年的收成令她感到沮丧 |
这是一只被山民捕获并关起来的小野猪,它的眼神警惕中带着可怜 |
猪口夺粮
□晚报首席记者 贾俊生 文/图
9月4日晚12时,栾川县庙子乡龙王幢村小砦峪沟,74岁的村民张兰香手持用竹子做的火把在玉米地旁巡视,口中不断发出“吆哦,野猪过去喽,对面小心着喽”等狩猎的号子来阻吓野猪。此时,在一山之隔的大砦峪沟,64岁的张书臣在玉米地旁简易窝棚边生起火堆,并不时地拿出鞭炮烟花燃放,然后他就急忙赶往另外的一片庄稼地……
吓野猪,敲烂了两个洗脸盆
张兰香属于深山独居户,因受不了野猪的侵扰,两个儿子都住在山外。
“这山里真是住不下去了”
庙子乡庙子村43岁的陈健伟的情况同样糟糕,他共种植玉米两亩,从玉米出棒开始,他都要每天夜里守候在地里,防野猪的办法基本用尽,后来只好买来柴油,用瓶子装起来悬挂在高处整夜燃烧。“这两亩地可把我害苦了,村里像我这个年龄的人基本都出去做点工挣点钱,但我为了这点玉米实在是出不去啊。” 陈健伟苦笑着说。
在陈健伟的地里,玉米秆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被野猪啃食过的玉米棒已经开始腐烂霉变。他只有将还差近20天才成熟的玉米收割,“野猪问题不解决,这山里真是住不下去了” 。
斗不过,只好选择搬迁
与栾川相邻的几个县也同样野猪泛滥,山民们对此也感到束手无策。嵩县旧县镇龙潭沟村民范换如在自家玉米地下了夹子,没想到竟然夹到一只獾(河南省二级保护动物)。这事倒把他难住了。野猪、獾虽说可恨,但都是保护动物,杀又杀不得,放又放不得,最后只得把獾夹伤的腿用木板固定,慢慢养伤并饲养。
近年来,随着禁猎、退耕还林、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政策、法规的施行,人们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很多地方生态环境变好了,野生动物增多了。但在靠近山区的一些地方,烦恼也来了:野猪数量猛增,毁坏庄稼,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一些山民无奈之下,只得搬出深山或外出务工。
这场动物与人的斗争,在目前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之前,只能以一方选择主动“让步”来结束。
“农民与野猪斗争办法想尽了,点火放炮,敲锣打鼓,下夹子扯电网,还有人从矿上拿来手摇报警器彻夜摇个不停,为了这点粮食,他们比较累也比较苦。我们已经挨村统计野猪数量和破坏亩数并上报县政府,具体怎么解决野猪捕杀和农民的补贴等问题,我们要等上级政府的文件,因为野猪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就目前村民私拉电网进行捕猎,我们还是要严厉禁止的。”面对野猪泛滥等问题,栾川县庙子乡林业站站长李国豹显得很无奈。
对此,专家称,要解决动物与人争食的问题,根本之策还在于继续保护野生动物和强化生态建设。首先要在加大封山育林的同时,加强生态走廊建设,把被分割的森林板块连接起来,扩大野生动物的觅食区,以减少对人类的影响。其次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和管理。第三,要加大措施保护野生动物,打击滥捕滥猎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