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救演练时,返回舱落地,降落伞撑出美丽的伞花 |
搜救演练时,航天员从返回舱出来 |
“神七”着陆副场概率增加,本报记者夜访副着陆场副指挥长刘涛
10分钟,搜救队就能找到飞船返回舱!
今晚,神舟七号将腾空而起,中华民族数千年的飞天梦想即将实现。有关专家透露,由于“神七”的飞行时间长,气象预测的难度增大,“神七”返回舱在返回地面时,在副着陆场着陆的概率增加。那么,“神七”副着陆场的准备工作做得如何?若飞船在副着陆场着陆,航天员的安全能保障吗?带着诸多悬疑,9月23日晚,本报记者夜访了“神七”副着陆场副指挥长刘涛。
|
神七着陆副场概率增加
“此次发射的‘神舟七号’返回舱在副着陆场着陆的概率较之前的飞船系列大大增加。”23日晚,刚刚参加完副着陆场搜救演练的刘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说。
刘涛称,所谓副着陆场,也就是气象备份场,就是飞船返回舱在返回的时候,若主着陆场的天气情况不允许飞船返回舱着陆,天气相对稳定的副着陆场就要承担飞船返回舱着陆的所有工作。飞船返回舱的着陆回收,对地理位置、天气等因素要求相当高,而副着陆场存在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副着陆场所处位置的天气明显稳定; 二是地理位置上,副着陆场视野开阔,地面较为平坦,加之靠近东风航天城,有利于搜救的开展;三是副着陆场周边居住人群距离着陆场较远,加之人群稀少,有利于飞船返回舱回收的协调工作。
“较之前发射的神舟系列飞船,此次发射的‘神七’飞行时间最长,天气预测的难度大大增加,因此,‘神七’返回舱在副着陆场着陆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刘涛说,至于到时候飞船返回舱究竟在哪个着陆场场着陆,都是根据指挥部依据飞船返回舱系统的运行状况和主着陆场的天气情况而定,作为副着陆场,“必须以实战状态应对”。
10分钟就能找到着陆飞船返回舱
刘涛称,如果内蒙古自治区那边的主着陆场的气象条件不能满足返回舱的着陆条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边的副着陆场就启用了。具体来讲,就是飞船返回舱穿越黑障后,就打开了信标信号信息,副着陆场通过专用的设备捕获信号,寻找飞船返回舱的具体位置。此外,副着陆场启动后,地面的测控系统也会提供飞船返回舱的精确落点。
“只需要10分钟,我们的搜救队伍就能准确找到着陆飞船返回舱,并展开有序的搜救任务。”刘涛称,在确定飞船返回舱的具体位置后,空中分队的四架直升机和地面的六台特种车辆同时向目标进发,第一时间就能找到飞船返回舱。
着陆后搜救如何展开?
“正常返回以后,我们赶到搜救现场,还要对返回舱外观进行观察,看有没有危险元素,对周围气体进行简单采样,看会不会对航天员造成影响,在确认没有任何危险的情况下,就可以打开舱门了。”刘涛称,航天员出舱分三种情况:一种是自主出舱,返回舱落到某个地方后,医监医保人员还没有赶到,他就自己打开舱门出来了,这种情况反映航天员的身体状况非常好;第二种是主动出舱,是指医监医保人员给航天员检查身体后,航天员出舱;第三种是被动出舱,是指航天员遇到身体不适的状况,需要医监医保人员协助出舱。
“只要把航天员安安全全地接出来,我们副着陆场的任务就完成了。”刘涛说。
副着陆场从未启用过
据了解,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发射以来,每次发射都设置有副着陆场,那么,以前启用过副着陆场吗?
“从‘神一’到现在的所有任务我都参加了,但我们的副着陆场从来没有启用过。”刘涛称,这说明我国载人飞船发射的气象保障、发射时间的挑选、飞船的测控等方面是过硬的。
“飞船无论在哪个着陆场着陆我们都是成功的,只不过是返回的地点不一样。”刘涛告诉记者,执行“神一”任务时,他是连长,那是我国载人航天试验的第一次。尽管返回舱没有在副着陆场着陆,但当时那种自豪没法用言语来形容。
他感慨地说:“谁不想自己真正地去迎接飞船返回舱呢?对于一个航天人来说,哪怕是一次,自己能够亲手为宇航员打开舱门的话,那将是一次终身难忘的荣誉。但我还是希望飞船能安全地在主着陆场着陆,希望每一次载人航天试验能取得圆满成功,其实我们卫星发射中心的很多工作都是这样,很多人都是默默地付出,一切为了大局,一切为了确保成功。”
准备充分绝对没问题!
那么,现在副着陆场的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刘涛拍着胸脯说:“我们准备得非常充分,绝对没问题,请大家放心。”
刘涛告诉记者,设置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附近的副着陆场虽然较主着陆场有些优势,但地形也比较复杂,着陆场范围内有四种地形:山区、沙漠、沼泽、戈壁。
他说,最理想的是飞船返回舱能落在戈壁上,沼泽地区也可以,沙漠对航天员不会产生影响,但是把返回舱往回转运的时候比较困难。落在山区的话,未知性就大一些,可能会对搜索救援造成一定的难度。
“但这个难度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准备是可以克服的。”刘涛自信地说,从8月份开始,副着陆场的训练就全面展开。整个搜救来说,一线的参与者有100多人,主要有现场处置分队、警戒分队、照明分队、医监医保分队、医护分队、搜索分队等等。9月21日,整个发射中心进行了发射前的最后一次全状态演练,“现在我们只等着执行任务。”
本报特派记者 阎世德 齐兴福 《兰州晨报》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