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人的宇航服
在俄罗斯专家看来,舱外航天服是“神七”技术攻关中最难的一项。无论是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还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它们都像是一艘五脏俱全、功能完备的“柔性小飞船”
臧文茜
2008年9月25日21点07分至22点27分,中国将择机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
“两名中国航天员将分别穿着中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俄罗斯提供的‘海鹰’舱外航天服实施首次出舱活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王兆耀在周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俄方专家将提供全过程的技术支持。这是中俄两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合作的一个重要事件。”
王兆耀对俄罗斯同行给予的积极帮助表示感谢。他指出,中俄双方在保障实施神舟七号发射方面的合作非常成功,这为双方今后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俄罗斯《独立报》等媒体也对此评论说,中国工程师已经向世界证明:宇航服上的“中国制造”表明,中国有能力自己研制宇航服——这是中国人在掌握开发太空技术方面迈出的相当重要的一步。
中俄航天协作
据王兆耀介绍,俄方为中方研制生产了供“神七”飞行用的“海鹰”舱外航天服,并提供了全程技术支持。
2004年4月,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从俄罗斯新兴科学生产股份公司引进“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合作合同。根据合同,俄方为中方研制生产了供飞行用的“海鹰”舱外航天服3套、供低压训练用的舱外航天服2套、供水槽训练用的舱外航天服4套,以及舱载对接系统4号,其中飞行用和低压训练用的航天服的供电和通信等设备则是由中方配套研制的。
中俄两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成就可谓斐然。不但由俄罗斯联邦航天署和中国国家航天局组成了俄中航天合作分委会联合工作小组,而且政府间的会议一般每年要召开1~2次,专家级水平的会议每年就有5~6次。
俄罗斯联邦航天署署长佩尔米诺夫不止一次公开称赞说,中国已经成为航天大国,中国的航天技术水平、生产,以及支持非常令人肃然起敬。他指出,近三年来,俄罗斯和中国在航天领域实现协作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他甚至不讳言,中国和俄罗斯已经从过去的中方作为买方、俄方作为卖方的相互协作关系中走出来了。现在双方是完全平等的伙伴关系,中俄两国在航天领域的联系已经向高质量的共同研制和开发过渡。
俄罗斯惊叹“中国制造”
俄罗斯媒体指出,鉴于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能制造宇航服,因此,“神七”新航天服无疑成为此次载人飞行的一大亮点。
与“神五”、“神六”不同,“神七”在研制上的关键之处在于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此次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将扮演重要角色。为适应真空环境,“神七”宇航服从气密、排泄、通讯、电源、活动关节等各方面,都要比“神六”有较大提高。
我国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每套总重约120公斤,造价约3000万元人民币。该宇航服整套包括通信工具、航天头盔、压力手套、供氧和排放二氧化碳的设备等。
目前,美国和俄罗斯使用的都是软硬结合式的航天服。无论哪种航天服都由多层组成,它们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服装,但要求各层的质量要高、要轻、不能过厚,以避免影响航天员的行动。
在俄罗斯专家看来,舱外航天服是“神七”技术攻关中最难的一项。无论是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还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它们都像是一艘五脏俱全、功能完备的“柔性小飞船”——不仅可以把航天员与太空的恶劣环境隔开,防止强辐射、微流星和空间碎片对航天员的伤害,还能提供一个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的生存环境。舱外航天服的气压调节尤其关键,不能出现一丝漏气,否则将危及航天员的生命。即使俄美在实现太空行走40余年后的今天,他们的舱外航天服也仍避免不了会出现问题。
有俄罗斯媒体认为,实际上,中国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已经通过评审。购买俄罗斯宇航服可以看作是为航天员的安全考虑加的“双保险”。
中国宇宙开发进度是个谜
自从40多年前列昂诺夫走出飞船的那一刻起,人类迄今已进行100多次太空行走。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阶段的首次飞行,神舟七号此次升空的主要任务有三项:航天员太空行走、进行空间材料科学实验和释放伴飞小卫星。中国发射“神七”的最终目的,是为建造自己的永久性空间站作准备。
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随着前两次飞船的上天,早已令世界瞩目。俄罗斯《独立报》认为,在航天技术方面,中国正在超越美国和俄罗斯。也许,若干年后,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和成就会超越俄罗斯,完全可能俄罗斯反过来要向中国学习。
更有俄罗斯专家指出,中国迈向太空的速度一直令人惊异,在未来开发宇宙的进度上更是个谜。尽管美国已经到过月球一游,俄罗斯也信心十足要飞往火星,但中国的航天技术正超越美、俄等航天大国。特别是考虑到美国的金融危机、俄罗斯技术的落伍以及其他一系列可能令俄罗斯和西方国家冻结宇宙开发进程的负面因素,中国未来成为世界第一的航天大国不是没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