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9月25日电(记者朱俊清 艾福梅)当“"我们在一起"主题救灾义演”的主持人说到请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上台讲话时,观众席沸腾了,学生们高喊着“马丁!马丁!”
一个瘦削高挑、戴眼镜的外国小伙子走上台,深情地说:“四川汶川等地遭受了特大地震灾害,这是全人类的灾难,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深切地关心受灾的人们,我们永远在一起。
”
马丁,一个挪威小伙,来中国短短8个月就成为宁夏银川各项公益活动上的活跃分子。
他很自豪地告诉记者,他在宁夏有多个身份——宁夏大学民族预科班的外教、宁夏特殊教育学校的美术老师、宁夏残联幼儿园的外教、银川市某盲人按摩中心工作人员的外语培训师等。
而所有这些身份都源于他是红十字会北欧联合世界大学“中国-挪威”项目的志愿者。红十字会北欧联合世界大学是全球第九所联合世界大学,由德国教育家卡特·韩创立。
马丁说:“我选择这所学校,是因为学校强调环境保护和人道主义,帮助学生成为有见解的人,鼓励学生在更广大的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使世界富于谅解、同情与和平。”
在学校完成2年的学业后,马丁参加了“中国-挪威”项目,在中国一边教外语,一边从事各项公益活动。
来到银川后,马丁不仅改变了以前道听途说的关于中国的错误信息,而且对中国人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情。他告诉记者:“中国的出租车司机个个都是"活地图",我用不太标准的汉语说出一个地名,司机也能把我安全准确地送到目的地。”
在救灾义演活动中,马丁不仅自己亲力亲为,还发动了身边所有的朋友,来自俄罗斯的一对夫妇表演小提琴与钢琴合奏,在北方民族大学教书的美国人凯利一家带着4岁的女儿来参加募捐。
这次活动只是马丁组织的众多公益活动之一。4月,马丁联合宁夏大学的学生们组织了“同一个梦想、激情残奥”文艺演出,为宁夏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残奥会期间去北京筹集旅费。
至今,马丁最喜欢穿的衣服就是为那次活动定制的义卖文化衫,图案是他的一名残疾学生作的画。
目前,志愿服务正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地和国际组织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中国的外国志愿者日益增多。他们的足迹遍布中国许多地区,尤其是山区和贫困地区,服务范围涉及工、农、林、水产业和文教、卫生、体育等领域。
(责任编辑:黄芳)